用13項專利貸來1500萬元,項目活了!-新華網


用13項專利貸來1500萬元,項目活了!

2023-08-06   08:33:40
來源:海南日報
字體:

  靠着用13項專利貸出來的1500萬元資金,項目立馬“活了”。

  7月31日,在海南蘇生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簡稱蘇生生物)的實驗室內,董事長曾勝向海南日報記者展示着今年3月剛上市的可調節帶袢鈦板。“就是這根‘繩’,在研發遇到困難時,是‘海知貸’讓它恢復了‘活力’。”

  這根看似普通的尼龍繩,卻是可植入人體的Ⅲ類醫療器械。作為國內首個運用單繩調節方式的産品,只用一根縫線便可實現牽引、翻袢和調節線圈長度等多項操作,有着固定堅強、操作方便、手術和康復時間短的特點。

  成立3年多來,蘇生生物每年在生物科技和醫療器械研發方面經費投入巨大,加之産品量産周期漫長,資金短缺一直困擾着企業的發展。

  去年7月,一款蘇生生物研發3年、用於膝關節前交叉韌帶重建的醫療器械,因為遇到資金瓶頸,卡在了上市前最後的實驗環節。

  “對於醫療器械而言,更早上市就意味着能搶佔更多市場份額,帶來更可觀的利潤。”那段時間,曾勝每天都在發愁,直到聽説了“海知貸”。

  作為海口探索知識産權與金融深度融合的新嘗試,企業以自主知識産權進行質押,不需要固定資産抵押便可申請貸款,還能得到政府貼息支持。“我們在骨科運動醫學領域擁有30余項核心專利,與‘海知貸’不謀而合。”即便如此,根據以往的貸款經驗,曾勝認為資金至少需要三個月才能到位。

  等,還是另尋他法?抱着試試的心態,蘇生生物以13項專利作為質押,向銀行申請了1500萬元的知識産權貸款。

  出乎意料的是,僅用兩個星期資金便成功到位,公司立即將這些資金投入到醫療器械新産品的研發中。緊接着,蘇生生物在研的富血小板血漿製備器、4K醫用內窺鏡攝像系統等多個産品也恢復活力、相繼上市。

  13張曾難以變現的專利證書,在短短1年時間裏,“生”出6個獲批上市的國家Ⅱ類、Ⅲ類醫療器械註冊證。“這些項目都用到了‘海知貸’的貸款資金,為企業創新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曾勝説。

  目前,蘇生生物還有6個Ⅲ類醫療器械産品正在等待評審,預計年內上市後,將佔到全省Ⅲ類醫療器械産品的七成份額。産品上市帶來的效益顯而易見,預計2024年蘇生生物的銷售額將達到1億元。

  這也讓曾勝愈發覺得:來海南創業來對了。“我們希望能把醫療器械的高附加值留在海南,同時降低患者的使用成本,讓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紅利真正惠及老百姓。”他説。(記者 郭萃)

【糾錯】 【責任編輯:張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