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定安政協創新開設委員履職平台,為群眾解決“急難愁盼”問題
“委員直通車” 直通百姓心
不久前,定安縣丹桂公園附近的雜貨店老闆李富全有點煩。
每晚在店外擺攤賣清補涼和椰子水,是李富全的一項重要收入,但街頭擺攤管得嚴,李富全為此發愁了一段時間。
怎麼辦?他嘗試將問題反饋給定安縣政協常委林如福後,變化發生了。“最近每晚8點後可以自由出攤了,每個月能多收入兩三千元!”7月16日,李富全告訴海南日報記者。
這是定安縣政協依託“定安政協”微信公眾號開通的“委員直通車”欄目。今年3月起,政協委員反饋問題只需在微信上填寫主要內容,就有專人對接接收,並傳達給主管部門,辦事進展還在微信公眾號上公開,大大提升了問題解決效率和政協委員履職積極性。
比如李富全的問題,上午反映,下午就被接收,第二天就收到定安縣綜合行政執法局的電話回訪,10天左右收到了函件回復,內容包括情況解釋、問題盤點及整改措施,其中提到規劃93個攤位點,有條件地允許夜宵餐飲店、茶店水吧在晚上8點後超店面設攤經營,在小區附近設置便民點等。
近年來,定安縣政協主動尋求針對市縣政協“兩個薄弱”問題的創新解法,加強頂層設計,陸續制定完善《委員&&服務界別群眾辦法(試行)》《委員下沉工作機制》等文件,規範委員&&服務界別群眾的工作原則、內容、方式、機制和保障等。
7月15日,位於定城鎮宏城水岸小區附近的政協“委員之家”,500多平方米的空間中,設置閱覽室、書畫室、座談室、協商室、接待室等不同功能分區,面向全縣乃至全省政協委員,以及廣大群眾公益開放。“休會期間,我們隨時可以到‘委員之家’與其他委員交流工作與生活,歸屬感更強了!”定安縣政協委員鄒小兵説。
居住在定安縣宏城水岸小區的內蒙古“候鳥”老人常女士,雖然人生地不熟,但因為政協“委員之家”就在小區附近,她找到定安縣政協常委胡波,反映公交車班次間隔時間長導致出行不便的問題,並得到了定安縣交通局的整改回復。如今,經過優化調整後,定安縣公交車最短髮班循環間隔為12分鐘,最長不超過30分鐘。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搭建並利用好更多委員履職平台,進一步發揮好政協廣泛&&界別群眾的優勢,將工作深入到一線群眾中去,着力取得新成效,進一步彰顯新時代政協新形象。”定安縣政協主要負責人説。(記者 李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