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題:三亞借科技力量找對症“方子”,優化防疫舉措
科技戰疫的“硬核”實力
48&警用無人機飛進24個重點涉疫社區(村),空中喊話、巡邏巡查,及時發現並解決問題,堵塞漏洞;一輛改裝的消防消殺車上陣,9個噴灑頭可持續噴灑30分鐘,提升消殺速度;一個涵蓋98家酒店8606名滯留旅客信息的數據庫,助力游客返程……
為打贏疫情防控這場硬仗,三亞協調各方力量,調動多方積極性,讓創新的源泉充分涌流,借科技力量找對症“方子”,優化防疫舉措,加快實現高質量社會面清零。
“無人機+視頻”全方位巡查
“按照疫情防控規定:重點地區要實行居家隔離、足不出戶、上門服務的政策,如有違反,公安機關將依法嚴肅處理。”8月24日,在月川社區,一架無人機正在空中盤旋。同時,在三亞市疫情防控社會管控組指揮部的指揮大屏上,無人機拍攝畫面,實時呈現。
當前,三亞正對24個重點涉疫社區(村)開展攻堅拔寨行動。該市結合實際,創新形式,組建警用無人機巡控組,48架無人機飛入24個重點涉疫社區(村),開展巡邏巡查和防疫宣傳勸導,並將社區內2088路視監控全部整合接入指揮部,構築“空中+地面”全方位、立體化疫情防控網。
省公安廳海岸警察總隊第一支隊特警大隊副大隊長王俊博是一名無人機操作手,他説:“根據省公安廳安排,海岸警察總隊帶來24架警用無人機參與三亞疫情防控工作。無人機上搭載了攝像頭和喊話器,移動速度快、覆蓋面廣,既緩解了警力緊張,又降低了感染風險,保障勤務安全。”
目前,無人機高空巡查成為疫情防控的常見手段之一。無人機可以每天多次巡查各個社區、村莊以及重要交通要道,對未佩戴口罩、違規聚集的市民進行“喊話”,勸導市民安心在家配合疫情防控,有效減少人員接觸感染的風險。
改裝消殺車效率高
9個噴灑頭同時啟動可持續噴灑約30分鐘、多點噴射、全方位覆蓋……近日,三亞市崖州區街頭,一輛經過改裝的消防消殺車格外顯眼,這是三亞在開展消殺工作的一個“得力助手”。
作為三亞首輛改裝的消防消殺車輛,經過多次路面消殺、對比參數、調配消毒液比例等測試,均已達到預期效果。目前這&科技感十足的“消殺神器”已經正式上崗,在街道開展消殺。
全面做好消毒消殺工作是疫情防控全鏈條中的重要環節,專業消殺隊員人手緊張,如何做到全區全域消殺不留死角?三亞積極創新,利用科技賦能消殺工作,與人工手動消殺形成互補,築牢疫情防控屏障。
三亞市消防救援支隊崖州大隊崖城消防站站長陸昌輝説,經過改裝消殺車消殺覆蓋面積大,效率較高,活動性較強。
“這個新消殺設備裝置,由皮卡車、給水箱、高壓機動泵、軟管、噴頭等設備組成。”陸昌輝説,車上有一個可容納1000升泡沫箱,800升消毒液可消殺面積約2萬平方米,車輛以每小時6公里的配速行駛,同時開啟9個噴灑頭,可持續噴灑約30分鐘,為消殺人員減輕負擔的同時,也大大提升了消殺速度。
為確保環境消殺全方位覆蓋,車輛無法覆蓋的區域,消防救援工作人員就會變身“消殺衛士”,用背負式消殺噴霧器進行人工補充噴灑。
“消殺作業和出警一樣,都是應急任務,我們人員、車輛、設備,24小時待命。”國家水域救援三亞大隊消防員李磊説,消殺過程要嚴格按照消毒標準執行,這不僅是體力活,更是技術活,從樓道、單元門、入戶門到照明開關、步梯扶手、垃圾桶等,確保角角落落都消殺到位。
大數據助力游客返程
在此次三亞滯留游客轉運工作中,摸清各酒店滯留游客底數,是決定轉運工作能否安全流暢,滯留游客完整撤離以及後續徵用隔離酒店等各項工作的關鍵。
海南大學網絡空間安全學院(密碼學院)教師張殿與海南國際經濟發展局等單位的志願者組成三亞灣滯留游客返程轉運及出島通道保障工作指揮部數據組,利用大數據專業知識、數據管理工作經驗,協助指揮部迅速重建一套有效的滯留游客數據報送與匹配體系。
“我們摸排三亞灣98家酒店,建立8606名滯留旅客基礎數據信息庫,協助三亞市政府快速研判滯留旅客居住分佈及目的地分佈情況,為快速安排航班、轉運滯留旅客提供精準信息支撐。”張殿説。
張殿説:“數據組迅速與三亞公交集團、三亞旅文集團等部門建立數據閉環,打通酒店、車隊、航司和機場之間的數據同步渠道,大大提高滯留游客安全有序轉運、離島的工作效率。自8月14日以來,數據組志願者協助三亞灣滯留游客指揮中心順利轉運旅客8100餘人。”
這是大數據在三亞本輪疫情防控中得到有效應用的一個縮影。
記者從三亞科投集團了解到,本輪疫情發生後,該集團開發出疫情防控數據匯總平台追陽數據篩查程序,利用技術算法,將大批量數據快速篩查,跑出加速度。截至8月24日,三亞科投集團運用信息化技術支援三亞市疫情防控指揮部、市疾控中心、市公安局開展疫情防控大數據分析處理工作,比對處理核酸檢測數據約1747萬條,築牢疫情防控數字防線。(記者 李艷玫 徐慧玲)
| 手機新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