奮楫揚帆立潮頭 法治護航勇爭先

2022-06-10 08:43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實施一周年,為自貿港建設提供堅實法治保障——

  奮楫揚帆立潮頭 法治護航勇爭先

  “超出預想!從聯繫代辦公司到辦完全部手續,只用一個星期。”近日,説起在海南注冊進出口貿易有限公司的過程,孟加拉國商人侯賽因·馬德·安瓦爾感慨頗深。他説,從開辦企業簡單快捷的過程中,體會到了海南歡迎外國友人投資的熱情。

  作為目前唯一的中國特色自由貿易港,海南自貿港正成為全球投資的“新熱土”。

  截至今年4月底,海南累計有備案外貿企業3.2萬家,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發布前的6.2倍。在克服疫情影響下,今年前4個月,海南實際使用外資10.4億美元,同比增長54.8%;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98.4億元,同比增長68.8%,增速居全國首位。

  外資為何持續加碼海南自由貿易港?持續完善的自由貿易港法治化營商環境,是中外企業看中這裏的重點因素。積極在海南布局奢侈品消費市場的瑞士歷峰集團全球首席執行官朗博傑在接受海南日報記者採訪時直言,《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以下簡稱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極大增強了企業在瓊投資信心。

  築牢自貿港制度基石

  海南自由貿易港高品質發展,離不開強有力的法治支撐。

  2021年6月10日,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表決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當日公布並實施。該法一經頒布,在全國引起廣泛關注。原因無他:國家層面單獨為海南自由貿易港立法,意義重大。

  事實上,這部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而出臺的原則性、基礎性法律,從一開始就備受重視。

  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自習近平總書記發表“4·13”重要講話以及中央發布12號文件後,海南省委就對自由貿易港立法做出重要部署,極力爭取加快啟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立法工作。

  省委專門成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協助調研工作組。與省直單位、專家學者、有關企業座談,就有關立法需求進行研討論證;赴博鰲樂城國際醫療旅遊先行區、三亞等地實地調研,聽取各方面立法建議;與高校合作開展自貿港立法課題研究……海南起草關于自貿港法的初步立法需求,為自貿港法立法提供了重要參考。

  2020年9月,全國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來瓊開展立法調研工作,對海南配合立法工作予以充分肯定。海南提出的關于賦予更大立法權和改革自主權等重要立法需求也最終得到採納。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順利出臺實施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決策部署的重大舉措,有利于穩定各方面的預期,保障各項改革措施于法有據,確保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在法治軌道上行穩致遠。

  省委書記沈曉明指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的頒布,充分彰顯了我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的決心,有利于推動海南自由貿易港打造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一流營商環境,有利于給市場主體提振信心、帶來穩定預期,有利于加強制度設計的係統性、協調性和權威性。全省各級幹部一定要結合實際認真學習貫徹落實,有效提升海南依法推進自由貿易港建設的治理能力和水準。

  加快制定出臺自貿港法規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標誌性的亮點之一,就是賦予海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海南自由貿易港法規的許可權。省長馮飛指出,要加強統籌協調,積極實施自由貿易港法,用好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授予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的自由貿易港法規的制定權,加快制定配套法規,將法律確定的重要原則和要求轉化為可操作、能落地、出實效的具體制度措施,確保法律制度實用、管用、好用。

  2021年9月底,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實施後首批配套法規出爐——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三十次會議高票通過《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反消費欺詐規定》《海南自由貿易港公平競爭條例》《海南自由貿易港社會信用條例》。

  首批四部法規中,三部法規的條文體量保持在30余條,另一部法規則僅有20條,體現了“小切口”“立短法”的特點。

  所謂“小切口”就是不求“大而全”,聚焦立法要解決的最主要問題,需要幾條就定幾條,增強立法的針對性、時效性、適用性、可操作性。“立短法”顧名思義就是避免部部法規都以“大部頭”形式呈現,篇幅、內容短而精。

  省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省委對自貿港立法工作提出的要求,更是自貿港建設的現實需求,也成為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堅持的立法導向。

  過去一年裏,像這樣的“小切口”“立短法”,出現在海南的各個領域——

  《海南自由貿易港優化營商環境條例》聚焦營商環境建設中的堵點,從優化市場環境、政務環境、法治環境等方面作出規范;

  《海南自由貿易港社會信用條例》定位為自由貿易港信用體係建設的基礎性法規,進一步規范社會信用資訊管理,維護信用主體合法權益;

  《海南自由貿易港企業破産程式條例》等一係列與市場主體息息相關的法規相繼出臺,加快構築起優良營商環境的“四梁八柱”;

  ……

  海南自由貿易港法頒布實施以來,海南已出臺17部自貿港法規,不斷健全完善自由貿易港法規體係的同時,也推動海南地方立法向精細化轉變。

  “破”“立”並舉推動改革創新

  習近平總書記對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作出重要指示,要求把制度整合創新擺在突出位置,解放思想、大膽創新,成熟一項推出一項,行穩致遠,久久為功。

  海南也堅持把制度整合創新擺在突出位置,以制度整合創新集聚要素、擴大規模、提升能級。

  回顧過去,《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支援海南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的指導意見》《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總體方案》《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等三大制度基石,頂層謀劃了海南自由貿易港各領域“破”“立”並舉的改革創新任務。

  截至目前,海南聚焦關鍵領域,共發布制度整合創新案例13批123項。55.6%的政務服務事項實現“不見面審批”,30個涉及多部門且相互關聯的事項實現“一次告知、一套材料、一次申請、一套流程”,1038個政務事項實現“跨省通辦”,企業開辦時間壓縮至1天,14個重點園區以極簡審批模式審批建設項目800多個涉及投資額超5700億元……

  放寬市場準入特別措施、貿易自由化便利化若幹措施、金融改革開放意見等150多項政策相繼落地,有效帶動市場繁榮。今年1月至4月,海南企業累計新增境外投資備案項目54個,同比增長68.75%。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598.4億元,同比增長68.8%。4月份貨物貿易進出口164.7億元,創近5個月來最高值,其中出口49.6億元,是去年1月份以來的最高值,增長137.4%。

  今年以來,海南積極推動自貿港“一線”放開、“二線”管住進出口管理制度試點擴大,“零關稅”交通工具及遊艇正面清單、“零關稅”生産自用設備負面清單、洋浦保稅港區貨物加工增值超30%內銷免關稅等早期政策落地實施並持續發揮作用,持續吸引外貿主體入駐,推動全面開放新格局加快形成。

  法治護航自貿港建設新征程

  營商環境是決定自貿港建設成敗的關鍵之一。

  習近平總書記在“4·13”重要講話中強調,海南要“加快形成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的營商環境和公平開放統一高效的市場環境”。

  錨定這一目標,海南把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圍繞海南自由貿易港法,海南努力把平等保護貫徹到立法、執法、司法等各個環節,依法平等保護各類市場主體産權和合法權益;同時用法治來規范政府和市場的邊界,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係。

  久久為功,終有成效。此前,涉案標的額達2.75億元人民幣的法國巴黎銀行訴光匯寶石油輪有限公司船舶抵押借款合同糾紛案,成功在海口海事法院調解結案。

  鮮為人知的是,原告法國巴黎銀行是在可以選擇管轄法院的情況下,基于對海南處理糾紛能力的信任,主動選擇向海南法院提起訴訟。

  國際商事糾紛解決能力的增強,反映出海南涉外法律服務水準的提升。

  記者了解到,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實施以來,海南對標國際規則、加快補齊短板,積極指導推動有條件的商會、行業協會、商事仲裁機構等設立國際商事調解組織,以“調解+訴訟、調解+仲裁、國內調解+涉外調解”等多種形式,促進服務貿易管理體制創新,構建具有海南特色的國際商事糾紛解決工作機制。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環境,將有利于各類市場主體放心投資、安心經營、專心創業,也將吸引全世界投資者來海南投資興業。

  省第八次黨代會報告強調,緊盯法治化、國際化、便利化目標,以公平、透明、可預期為切入點,以市場主體的實際感受為標準,以刀刃向內的勇氣打贏優化營商環境攻堅戰,實現有事必應、無事不擾、有諾必踐,努力使營商環境成為自由貿易港的突出優勢。

  今年3月,海南印發《海南自由貿易港營商環境評價工作方案》,通過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工作,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檢驗營商環境改革成效,力求評價工作研判營商環境存在的最突出問題和市場主體的最強烈痛點、助推破除阻礙各類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體制機制障礙,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營商環境好不好,企業感受最深。截至今年3月底,全省實有市場主體178.69萬戶,同比增長40.17%,增速全國排名第一。其中民營企業2021年新增15萬戶,佔新增企業總數的88%,貢獻全省六成左右稅收。

  外資方面,2021年全省新設立外商投資企業1936家,同比增長92.6%;實際使用外資35.2億美元,同比增長16.2%,排名躍升至2021年的全國第9位。

  競相涌入的資本,一批批高品質項目的開工,將接續為海南自貿港高品質建設發展注入新動能。(記者 袁宇)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728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