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亞因地制宜發展南繁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2021-12-14 08:31   來源: 海南日報

  原題:三亞因地制宜發展南繁産業助力鄉村振興

  “苗”繪新藍圖“育”出新財路

  12月8日清晨,室外雖稍冷,可三亞育才生態區那受村冬季瓜菜育苗基地大棚內卻格外暖和。棚內,正在等待嫁接的南瓜苗綠油油的,長在一個個黑色的育苗盆內格外“精神”。

  那受村村民周恩花和好友在棚內已忙碌許久。周恩花腳旁的框內裝着蔥綠的青瓜苗,正等着在她的巧手下,將其嫁接到南瓜苗上。從育苗到出售,25天的生長,這些經過種苗嫁接操作技術改良過的青瓜苗就可以被供應至省內各大冬季瓜菜種植基地。

  “一天工作8小時,能掙130元,還能學門手藝,家門口就業特別便利。”周恩花笑着説。那受村地處三亞東部山區,氣候宜人,是一個黎族、苗族聚居的少數民族村莊,也是鹿城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推動鄉村振興的重點村之一,如何因地制宜發展産業、帶動村民致富,各方都高度關注。

  “三亞及周邊市縣對冬季瓜菜種苗的需求逐年提高,長期存在種苗缺供的情況。”三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柯用春透露,該局充分發揮那受村的比較優勢,並依託南繁科學院的技術優勢,今年啟動了冬季瓜菜育苗項目,採用“村委會+科研單位+示範基地+農戶”的模式,打造育才南繁産業品牌,發展壯大村集體産業,促農增收。

  那受村冬季瓜菜育苗基地佔地面積約10畝,主要以青瓜苗為主,計劃今年種植2批種苗,年産優質種苗有望達到150萬株,産值約110萬元,供苗地區覆蓋三亞育才、天涯區、崖州區和五指山市等多個區域。

  “目前基地已育苗100萬株,每株的利潤約為0.25元,種苗收入已超過20萬元。”那受村黨委書記、村委會主任蘇永輝透露,該村牽手科研機構研究示範種苗嫁接操作技術、種苗癒合期管理辦法和栽培期間肥水一體化管理技術,建立新品種種植示範基地和集約化育苗示範基地,定期開展嫁接育苗理論和現場實操技術培訓,培養當地村民成為新型農業技術人員,已有30名村民在基地就業,探索打造那受村集體産業發展專業團隊。

  如今的那受村冬季瓜菜育苗基地,不僅成為當地村民就業的新平台,也吸引來一批南繁“候鳥”,來自廣西的梁艷蓮就是其中的一員。

  拿起小刀,梁艷蓮在南瓜苗的頂端斜切一刀,快速將青瓜苗嫁接在其上固定,一株青瓜種苗就嫁接完成了。由於是熟練工,她一天可以完成3000株種苗嫁接任務,在確保種苗存活的基礎上,嫁接一株種苗可獲得0.08元的收入。

  “今年10月我們就結伴來這個基地打工,一天收入240元,準備一直幹到年底。”梁艷蓮透露,在基地打工能充分發揮自身的瓜菜嫁接技術優勢,不僅收入有保障,而且工作環境舒適快樂。

  一個育苗盆內的70株南瓜苗,在梁艷蓮的巧手下,不到10分鐘就完成了嫁接。在同一區域,4名人員也在有條不紊地幹起嫁接種苗的精細活,育苗大棚內洋溢着比優爭先的勞作氛圍。(記者 黃媛艷)

[責任編輯 王雯君 ]
010070300010000000000000011116581128160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