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黑龍江省大興安嶺地區塔河縣文體廣電和旅遊局局長都波身穿鄂倫春民族服飾,飾演“白鹿仙子”火出圈。在近日舉行的黑龍江首屆“時尚春雪節”——塔河鄂倫春文化服飾實景展演活動現場,她以“冰雪女神”的新造型精彩亮相,再次為家鄉代言。新華網一行獨家採訪都波,聽聽她怎麼説。
精彩觀點
從‘白鹿仙子’到‘冰雪女神’,‘換裝’新造型讓人眼前一亮
無論‘白鹿仙子’,還是‘冰雪女神’,都是呼應大興安嶺的原生態,還有冬季的大冰雪。
本次“時尚春雪節”準備了兩套鄂倫春民族文化元素服飾,一套是大家熟悉的“白鹿仙子”,還有一套是配合本次春雪節活動的“冰雪女神”。白鹿是鄂倫春民族心中的神鹿,傳説此生有幸遇見白鹿仙子,一定會吉祥、美滿相伴。
“冰雪女神”這套服飾象徵著冰雪的純潔、浪漫,自然是想襯托我們(黑)龍江雄渾壯美的大冰雪。當我穿上這樣的鄂倫春民族服飾,心中祥和、寧靜和博愛的情感就會油然而生。
鄂倫春民族服飾頗具特色,以寬袍大袖為主,頭戴犴皮帽,冬夏都穿狍皮衣。
鄂倫春民族文化和冰雪都是塔河重要的旅遊資源,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飾為載體,給大家帶來一場視覺盛宴。
鄂倫春民族的服飾以寬肥大袍為主,作為北方最古老的民族之一,他們在服飾紋樣上保留了濃鬱的歷史氣息,在領口、袖口、襟邊、大袍開衩處有刺繡、補花等裝飾,常用雲紋、鹿角紋等。戴的犴皮帽上常縫有各種裝飾和彩穗,姑娘們頭戴綴有珠子、貝殼、扣子等裝飾的頭帶。
不同季節所穿的衣服及制作方法有多種,冬季以皮衣為主,夏季會著布衣。傳統的狍皮服飾是鄂倫春人經常上身的,因秋冬兩季的狍皮毛長而密,皮厚結實,防寒力強;夏季的狍皮毛質稀疏短小,適宜做春夏季的衣裝。
“時尚”顧名思義就是當今流行的風尚。我對時尚的理解就是傳承兼具創新而不另類。少數民族風情與非物質文化遺産歷來是中華文化的瑰寶,與現代工藝相結合,盡可能將民族文化與非遺元素展現出來。
與其説春雪與時尚的碰撞,不如説是我們興安秘境自然環境與人文特點的碰撞,鄂倫春民族文化和冰雪都是塔河重要的旅遊資源。依托(黑)龍江早春冰雪的特點、以民族文化和民族服飾為載體,給大家帶來這場感受文化、體驗生態、暢遊邊境、美艷視覺的組合盛宴,既是對文化的傳承,也是想展現我們塔河優質的文化旅遊資源。
當地有400名左右鄂倫春人,過節時會穿上民族服飾載歌載舞。
鄂倫春同胞日常穿著以現代服飾為主,每逢古倫木沓節、春節,才會穿上民族服飾。
塔河目前常住鄂倫春同胞四百人左右,日常穿著以現代服飾為主,在重要的民族節慶活動中,像古倫木沓節、春節,他們會穿上民族服飾載歌載舞,共同慶祝節日。
到漠河‘找北’,到塔河體驗原生態、感受鄂倫春文化。
在塔河你可以感受界江森林、極致冰雪、黃金古驛、鄂鄉傳奇。
塔河和漠河距離二百多公里,在自然環境、人文風情、農副産品、飲食風格方面沒有什麼差別。區別就是漠河是祖國的“北極”。在塔河你可以感受界江森林、極致冰雪、黃金古驛、鄂鄉傳奇。
春天你可以品嘗到山野菜,像柳蒿芽、蕨菜;夏天你可以來條冷水魚,“三花五羅十八子”;秋天有野生漿果和菌類;冬天當然就是東北特色酸菜五花肉、凍梨凍柿子、黏豆包。還可以帶走鄂倫春非遺傳承人制作的精美手工藝品,真的是收獲滿滿。
最近的‘局長換裝’成了爆款,火出圈的原因在于公眾對遠方的向往和渴望。
我覺得題材要創新才能火,未來會繼續創作優質視頻,讓大家了解一個原汁原味的黑龍江。
做短視頻已經有三年的時間了,風格從才藝襯托風景逐漸轉向了文旅推介,“局長換裝”成為爆款,從側面説明瞭廣大遊客對我們文旅行業的關注,他們喜歡文旅局長們接地氣的表達,拉近了與遊客的距離。
從數據來看,除了“局長換裝”這個題材,網友們對我們“雪地火箭”“冰滑梯”等視頻也十分感興趣,我覺得題材要創新才能火,未來我們也會繼續創作優質視頻,大家會從我的視頻裏了解到原汁原味的黑龍江、原汁原味的興安(嶺),也期待著廣大網友身臨其境來感受北國好風光。
下山定居70年後,鄂倫春人的生産生活方式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
從靠山吃山的遊獵生活方式,轉向走生態資源、民族資源的文化傳承、綠色發展之路。
下山後,鄂倫春同胞開始學習、掌握新技能,比如種莊稼、搞養殖。
現在,他們的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也更加重視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依托豐富的非物質文化遺産發展起村集體經濟,批量生産民族特色手工藝品,從靠山吃山的遊獵生活方式,轉向走生態資源、林下資源、文化資源和民族資源的文化傳承、綠色發展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