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七城市獲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
2022-11-11 16:04:22 來源: 新華社

  新華社日內瓦11月10日電(記者 陳俊俠 劉曲)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頒證儀式10日在《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日內瓦分會場舉辦。《濕地公約》秘書處為這批來自13個國家的25個新晉“國際濕地城市”頒發認證證書,其中包括安徽合肥、山東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和江蘇鹽城7個中國城市。

  中國此次被認證的7個城市中,合肥建有國家濕地公園5處、省級濕地公園3處,濕地保護率達75%,位居全省第一;濟寧創建濕地鄉鎮32個、濕地村居56個、小微濕地124個;西南地區唯一受此殊榮的重慶梁平採取“小微濕地+有機産業、民宿康養、生態旅遊”模式,建成400余個具有典型示范效應的小微濕地;南昌建有2處國際重要濕地,8處國家濕地公園,4處省級重要濕地,5處省級濕地公園;盤錦位處遼河入海口,是東亞-澳大利西亞候鳥遷徙的重要轉机站和目的地,也是全球黑嘴鷗最大種群的繁殖地;武漢是中國內陸濕地資源最豐富的特大城市,也是全球同緯度地區和長江中下遊湖泊型濕地的典型代表;鹽城擁有2處國際重要濕地和中國首處濱海濕地類世界自然遺産。

  《濕地公約》秘書長蒙巴在頒獎後對新獲認證的濕地城市表示祝賀。她特別提到曾去過此次獲得“國際濕地城市”認證、同時也是此次《濕地公約》締約方大會的舉辦城市武漢,表示“我一直對武漢有著美好的回憶”。

  武漢市副市長楊澤發在證書頒發現場説,武漢獲得認證他十分激動,這不僅是因為武漢有很多濕地,更重要的是武漢這幾年來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水體的修復,探索人、自然和城市的和諧共生。

  據悉,全球現有43個“國際濕地城市”,其中中國13個,數量居全球第一。2018年,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的黑龍江哈爾濱、海南海口、寧夏銀川、湖南常德、江蘇常熟、山東東營6個城市獲全球首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

相關新聞

關注新華網公眾號

下載新華網客戶端

分享至手機

中國七城市獲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認證-新華網
來自13個國家的25個城市新晉“國際濕地城市”,其中包括安徽合肥、山東濟寧、重慶梁平、江西南昌、遼寧盤錦、湖北武漢和江蘇鹽城7個中國城市。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41129121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