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飛閱長江國社@湖北融媒體炫直播新華訪談手機網欄目中心創新業務品牌活動

聚焦高質量發展 | 武漢:守護家門口的綠島 讓市民共享生態福祉

2022年08月10日 09:42:24 | 來源:新華網

圖為武漢解放公園。新華網發 李永剛 攝

  新華網武漢8月10日電(胡誠、夏國燕)夏天的武漢,江風湖韻,水草豐茂;冬天的武漢,萬千驚鴻詩意翩飛。這是“國際濕地城市”武漢的生態面孔,也是武漢市民家門口的詩意。武漢在快速發展的進程中,不忘守護綠的底色,讓居民望得見山、看得見水,讓城市融入大自然。

圖為市民在解放公園內晨練。新華網發 蒙曉東 攝

  位於漢口鬧市區的解放公園,是武漢市最有代表性的城區公園之一。

  公園內,參天大樹籠罩,草坪賞心悅目,一條河流蜿蜒,幾汪袖珍湖泊點綴,各色花卉隨步道延伸。湖面荷葉田田,水鴨悠游自在。最熱鬧的是早晚時段,不少老武漢喜歡在這裡打太極、舞綢緞,年輕人則在湖邊散步或拍照。漫步公園,隨處可見各路婚紗攝影團隊在這裡取景。

  今年68歲的老劉是地地道道的武漢人,住得離解放公園不遠。退休後,老劉早晚都到解放公園運動鍛煉,公園已成為他生活的一部分。

  據解放公園負責人劉文革介紹,解放公園已有近70年歷史,現在平均每天約3萬人流量,一年總人流量上千萬。

  “武漢當前擁有城市公園、郊野公園、口袋公園等各類公園700多個,2025年將突破1000個。”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黨組書記吳俊勤説,武漢發展經濟的同時不忘守護城中綠島,讓市民在家門口感受生態之美。

圖為武漢金銀湖濕地公園內。新華網發 蒙曉東 攝

  武漢市園林和林業局公園管理處處長許偉説,今年5月、6月兩個月時間內,解放公園進行了一次園林景觀提升,一批新品種樹木、灌木、草本植物和花卉在公園生根,一系列水系治理最新技術在公園改造中運用,公園的“小微濕地”功能更加凸顯。

  “讓城裏的孩子在家門口聽取蛙聲一片,看到更多不常見的植物、花卉、魚類和鳥類,這是生物多樣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最美體現。”吳俊勤説,在《濕地公約》第十三屆締約方大會上,中國提出了“小微濕地”理念。在她看來,解放公園改造提升是武漢“精緻公園”的一次試驗,更是“小微濕地”建設的一次探索。目前,武漢已建成19處小微濕地,並打造了包括解放公園在內的三處示範點。

  預計到2022年年底,武漢將建成32處小微濕地。未來3年,武漢還將打造50處小微濕地。

圖為武漢沉湖濕地內。新華網發 張斌 攝

  今年6月,第二批“國際濕地城市”名單揭曉。至此,全球共有43個城市獲“國際濕地城市”稱號,其中中國13個,武漢是其中之一。

  2013年,武漢蔡甸區沉湖濕地成功申報國際重要濕地。自此,武漢開始大力建立各級濕地自然保護區和濕地公園,並且推動濕地保護方式不斷轉型升級。

  當前,武漢境內江河縱橫、百湖密布,擁有165條河流、166個湖泊、10個濕地公園、5個自然保護區,濕地面積達16.2萬公頃,佔全市國土面積的18.9%,此外還有6.35萬公頃的小微濕地,佔全市國土面積的7.41%。

  今年11月5日,《濕地公約》第十四屆締約方大會(COP14大會)將在武漢開幕,這是我國首次承辦這一國際濕地盛會。

  “如何讓濕地元素長期融入市民生活?這是國際濕地大會帶給武漢應有的思考。”吳俊勤説,武漢正以大會為契機,用精細化的管理提升公園品質、修復建設濕地,讓更多市民共享生態福祉。

圖為武漢後官湖濕地一角。新華網發 鄒幼勤 攝

聚焦高質量發展 | 武漢:守護家門口的綠島 讓市民共享生態福祉-新華網
位於漢口鬧市區的解放公園,是武漢市最有代表性的城區公園之一。公園內,參天大樹籠罩,草坪賞心悅目,一條河流蜿蜒……
0100700400100000000000000111140311288818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