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積極應對極寒天氣彰顯民生溫度與力度-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中國積極應對極寒天氣彰顯民生溫度與力度

2023-12-24 10:51:07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瀋陽12月24日電 題:中國積極應對極寒天氣彰顯民生溫度與力度

  新華社記者孫仁斌、丁非白、駱飛

  早上6點,潘猛才從除雪車上下來,作短暫休息。淩晨3點開始,這位在遼寧省錦州市工作的環衛司機就駕駛著除雪車,清除路面上厚厚的積雪。

  這一晚,錦州市共有4104名環衛人員參與道路積雪清除。“雪下得大,要是等停了再掃肯定來不及。”錦州市住建局局長王英超説,“我們是邊下邊清、邊清邊運,共出動各類除雪機械、車輛392臺次,連續幹了兩晝夜,主幹道路面終于見亮了。”

  近期,受大范圍寒潮天氣侵襲,中國大部地區氣溫驟降,部分國家氣象站日最低氣溫突破歷史極值。

  據國家氣象中心介紹,21日至24日西北地區東北部、內蒙古中西部、華北、東北、黃淮及以南大部地區日最低氣溫或平均氣溫較歷史同期偏低5攝氏度以上,部分地區偏低7攝氏度以上。

  此次強寒潮過程帶來的暴雪、凝凍等惡劣天氣,給一些地區的交通運輸、電力供應、小區供暖和群眾生産生活等帶來影響。為有效應對極寒天氣,做好災害防范應對和保障群眾安全溫暖過冬,各地積極採取一係列有效措施。

  近日,中國國家防災減災救災委員會辦公室、應急管理部組織相關部門和重點省份就低溫雨雪冰凍災害防范應對進行專題會商調度強調,要切實加強監測研判和預警發布,密切關注低溫雨雪冰凍天氣變化形勢,全力做好搶險救援和民生保障,提前在重點地區、重點對象、薄弱環節布置物資裝備,並提高煤電油氣供應能力,做好能源保障和保暖保供等工作。

  遼寧省瀋陽市提前發布了第3號供熱調度令,要求各供熱單位要每2小時發布1次二次網回水溫度數據,保證供熱品質。同時,針對幼兒園、學校、養老院、老舊小區及訴求集中區域,當地還應適當提高運作參數,確保供暖不受降溫影響。

  12月19日,瀋陽東泰熱源的工作人員對熱水鍋爐進行巡視檢查。新華社記者 陳為 攝

  “前一陣剛入冬的時候家裏溫度21攝氏度多一點,現在差不多有23攝氏度。天冷了,供熱公司把暖氣燒得更熱了。”瀋陽市渾南區市民王力明説。

  除了加強小區供暖保障,中國多地採取多種除雪、抗凝措施,減少極寒天氣對交通的影響,保障交通運輸、群眾出行。

  穿越大興安嶺的牙林鐵路全長441公里,串聯起內蒙古呼倫貝爾市和黑龍江省多地,是沿線百姓出行和物資運輸的重要通道。

  近期,牙林鐵路沿線的最低氣溫降至零下40攝氏度以下,對鐵路行車安全産生影響。當地加強鐵路常態化巡護,隨時可見身著橙色工作服的維修工人在沿線用機械吹開鋼軌上的積雪。“我們還要檢查鋼軌在極寒天氣裏有沒有‘鼓包’和斷裂等故障。”在這條鐵路線上工作25年的維修工人王福權説。

  中國國鐵集團運輸調度指揮中心客運調度處相關負責人表示,鐵路係統將加強預警分析研判,對受雨雪冰凍災害影響較大的線路,超前採取降速、停運等預防性措施,同時強化線路設備巡查和做好旅客服務,並隨時做好應急搶險救援準備。

  日前,山東省威海市文登區國家基本氣象站積雪深度達74釐米,打破山東最大積雪深度紀錄。全市以“保障上下班時段道路通暢”為清雪首要任務,保持清雪24小時不停。

  本輪低溫雨雪冰凍災害對中國南方的影響范圍不斷增大,不少省份都在積極應對已經出現的低溫雨雪、凝凍等情況,加強居民“菜籃子”等民生保障,幫助困難人員溫暖過冬。

  這幾天,在貴州省畢節市七星關區柏楊林街道,社區幹部、志願者們正忙著走訪3300余名特殊困難群眾,這裏是貴州省單體規模最大的易地搬遷點。

  大米庫存4293噸、食用油910噸、雞蛋208噸,在不進貨的情況下可維持7天以上……這是畢節市商務局近日調度的全市8個批發市場、22個農貿市場、26家大型超市的數據。

  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束玨婷日前表示,針對近期雨雪冰凍天氣,商務部將組織各地進一步完善應急保供預案,並積極做好貨源組織調運,發揮聯保聯供機制作用,加強肉、菜等産銷對接。

  針對貴州供電區域分布廣、山區面積大等特點,南方電網貴州電網公司24小時輪班值守,全力確保民生用電。

  12月20日,國網本溪供電公司輸電線路巡檢工人在500千伏撫程線175號鐵塔整理設備,準備進行檢測工作。新華社記者 潘昱龍 攝

  保障農業生産也是各地應對極寒天氣的重要工作。為緩解飼草缺口,在極寒天氣裏保障畜牧業生産安全,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市鄂溫克族自治旗農牧和科技局啟動2023年中央農業防災減災資金補貼工作,對養殖規模符合條件的養殖戶,給予政策補貼。目前,全旗已發放補貼資金774萬元,受益牧民近千戶。

  “家裏有10多頭牛、30多只羊,今年夏天比較幹旱,草場打的草不夠牲畜過冬吃,現在領到草場補貼款,可以買足夠的飼草料,減輕了我們的經濟壓力。”鄂溫克族自治旗巴彥塔拉達斡爾民族鄉伊蘭嘎查牧民吳志堅説。(參與採寫:于嘉、李凡、李志浩)

[責任編輯: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