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色宣講燃情更走心-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紅色宣講燃情更走心

2024-12-26 12:07:22  來源:貴州日報

  “我爺爺是遵義會議紀念館首任館長,也是一名老紅軍。”遵義會議紀念館前,義務宣講員孔霞向參加“新時代新征程央地媒體遵義行”主題採訪的記者們深情講述爺爺的故事。

  孔霞的爺爺是老紅軍孔憲權。在紀念館建館籌備工作期間,孔憲權帶領僅有的幾名工作人員完成了44個縣(市、區)及川南、滇東北5縣的徵集採訪任務,徵集文物1200余件。

  “再給我們詳細説説爺爺長征中的故事吧!”

  “您能給我們講講會址旁邊那棵槐樹的故事嗎?”

  “籌備遵義會議紀念館,爺爺有沒有遇到什麼困難?”

  …………

  來自中央媒體和長征沿線省份的90余名記者將孔霞圍在中間,既傾聽又提問,大家你一言、我一語,想聽她再講講紅軍長征的故事、遵義會議的故事。

  “你們看那棵形如‘V’字的槐樹,它被稱為‘勝利樹’。”孔霞的一句發問引發大家好奇。沿着孔霞的目光看過去,會址小樓旁,一棵老槐樹高高聳立,一粗一細兩根樹榦分別斜伸向空中。

  “1935年遵義會議召開時,開會的小樓旁有一棵小槐樹。這棵小槐樹,見證了中國革命的偉大轉折,也成為如今遵義會議紀念館唯一‘活着的文物’。”説起“一棵樹的見證”,孔霞娓娓道來。

  “她的講解非常有代入感,讓我們更深刻理解了那段歷史。”湖南廣播電視台新聞中心記者王上之邀請孔霞進入紀念館內,選取了四渡赤水、婁山關戰鬥、遵義戰役等進行專題講解影像採集。

  “爺爺在世的時候,從來只講戰鬥如何精彩,從來不提自己受過的傷。”孔霞的眼中泛起淚光,“爺爺去世後,我們在他的骨灰中找到六枚彈片。”

  説到此處,動情的不只是孔霞,一旁聆聽的記者們也深受感染,悄悄擦乾被淚水浸濕的眼角。

  “孔霞老師的宣講,一點都不枯燥,而是用生動的語言,將紅色精神和黨史知識活化為可看、可聽、可參與的生動教材。”四川新聞網記者鐘秀感慨:“從聽着紅色故事長大,到把紅色故事講給更多人聽,與孔霞老師對話中,我們收穫了精神的洗禮。”(記者 權若青)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