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産業鏈 構建橋頭堡
遵義印發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方案
12月3日,遵義市印發《遵義市特色優勢製造業主動融入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工作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標誌着遵義市在推動區域協同發展、深化産業合作方面邁出了堅實的一步。此舉旨在發揮遵義的區位優勢、産業優勢和資源優勢,將遵義打造成為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的重要製造業配套生産基地,為區域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力。
根據《方案》,遵義市將充分發揮自身優勢,主動參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生産分工,融入“産業鏈”,重點圍繞航天裝備、基礎材料、汽車製造、電子信息等産業,與成渝地區深度耦合、相互配套,構建黔川渝融合發展的“橋頭堡”。
《方案》提出了具體的發展目標:到2025年,力爭在關鍵材料、關鍵零部件、關鍵設備等産業與成渝地區相互配套的規模以上企業突破75家,産值突破90億元,配套産業園區達到2個以上;到2027年,配套規模以上企業突破110家,産值突破175億元,配套産業園區增至5個以上,初步形成區域製造業融合發展示範區。
為了實現這些目標,遵義市將多維度推進,構建協同發展新格局。桐梓(重慶)工業園將作為融入重慶現代製造業體系的先行示範區,積極參與重慶傳統産業分工,力爭成為重慶重要的産業配套基地。紅花崗區、匯川區、播州區、新蒲新區等中心城區將率先納入成渝地區裝備製造零部件配套生産基地建設,深化與成渝地區在飛行製造、汽車、摩托車行業領域的合作。道真自治縣、正安縣、務川自治縣等地將立足資源優勢,加強與重慶市重點企業的合作,打造深度融合的産業集群。其他區域將立足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積極參與成渝工業經濟發展,形成全領域全方位一體化推進發展格局。
在利用産業基礎方面,遵義市將打造多個配套集群。對接成渝地區優質汽車生産企業,聚焦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産業鏈條關鍵環節,提升服務配套能力,打造汽車電池材料産業集群。對接成渝地區航空航天製造企業配套需求,建立創新發展合作機制,提升航空航天製造産業發展層次,打造航空航天裝備産業集群。承接電子信息零部件轉移,融入成渝地區智能終端産業鏈,提升行業信息安全能力,構建電子信息配套産業集群。聚焦成渝等區域智能電網輸變電需求,提升配套能力,延伸産業鏈條,培育發展應急救援裝備、路橋施工裝備等服務,打造裝備配套産業集群。
立足資源稟賦,實現鏈式發展。遵義市將推動基礎材料産業鏈與成渝地區互補配套,打造全産業鏈合作模式,打造基礎材料供應産業集群。建設成渝地區化工原材料保障産業集群,滿足成渝地區電子信息、新型材料等産業需求,建設現代化工保障産業集群。建立尾礦渣資源綜合利用、廢鋁回收體系,參與布局未來産業,促進産業結構優化,協同推動其他産業配套發展。
提升發展動力,構建創新體系。遵義市將建立面向成渝的科技合作交流機制,推動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與企業聯合組建技術創新聯盟,開展創新平台合作。推進建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協作機制,聯合開展科技合作,開展關鍵技術聯合攻關。建立技術交易市場聯盟,共建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和孵化基地,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實施“引人聚才·智匯遵義”行動,建立科技人才交流培養機制,推動科技、人才、産業高質量發展,開展科技人才交流培養。
加強信息互通,構建協同平台,也是《方案》的重要內容。建立融入成渝經濟圈工業配套企業名單,搭建供需平台,組織産銷對接會等活動。探索成渝地區在遵義各開發區建設“飛地經濟”,提升開發區承接能力。實施精準招商行動,引進成渝地區配套企業,形成産業集群,加大招商引資力度。
《方案》強調,將通過加強統籌協調,強化政策支持,優化企業服務,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市級財政將每年安排專項資金,用於保障相關工作;對發展較好的園區和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對融入成渝經濟圈工業配套名單及成渝地區現代化産業體系重點企業培育庫企業,配備科技、融資、法務、媒體、人才等服務專員的“一對一”服務。(記者 劉林艷 劉振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