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知”産變成發展資産-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沉睡“知”産變成發展資産

2024-12-06 10:50:45  來源:貴州日報

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沉睡“知”産變成發展資産

  在貴州醫科大學的實驗室裏,化粧品精研中心副教授杜克斯帶領科研人員對一款新的化粧品原料進行研究,以加速該款産品進入投産。

  在貴州大學的科技成果裏,“礦山頂板災害防控預警成套技術”和“採動巷道圍岩釋能主控技術體系”兩項專利技術在11月7日已經轉化成真金白銀,分別以1100萬元、1000萬元的金額轉讓給了山東科大中天安控科技有限公司、泰安泰碩岩層控制科技有限公司。

  我省大力推動知識産權轉化運用。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專利轉讓許可4184件、同比增長34.1%,高校和科研機構存量專利梳理盤活進度達100%。全省專利密集型産品備案申請849件,同比增長408%。

  盤活“沉睡”專利 釋放專利潛力

  “截至2023年末,我們的專利累計公開申請量已達13932件,其中,維持有效的專利達4470件,而這之中,只有小部分專利實現了轉移和産業化。”在貴州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調度會上,貴州大學知識産權管理辦公室相關負責人&&,大部分未進行轉移的專利,不僅不能給發明人和學校帶來收益,每年還需大量的資金進行維護。

  推動知識産權加速産出,加快轉化運用。面對我省部分專利“沉睡”和“塵封”的狀態,如何讓專利落地“有出路”成了亟待解決的問題。

  早在去年12月,省質量強省和知識産權強省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就印發了《貴州省專利轉化運用專項行動實施方案(2023—2025年)》,對大力推動專利産業化,加快創新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摸清家底,挖掘一批具有市場價值的存量專利是推動貴州開展專利轉化運用行動的前提。”貴州省知識産權局知識産權運用促進處負責人&&。

  為此,貴州省知識産權局組建團隊,分三個階段指導全省67家高校和科研機構對存量專利進行了梳理,共盤點存量專利16161件,盤點率達100%。其中,經專業機構和研究人員進行評估判斷後,7130件進入可轉化資源庫,佔比達44.1%。

  此外,貴州省知識産權局還擇優推薦了貴州金橋藥業有限公司等230家企業加入全國專利産業化樣板培育庫,組織大自然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等1000余家創新型企業廣泛參與存量專利産業化前景評價,全力推進産學研合作和專利成果轉化運用。

  搭建溝通平台 加快向現實生産力轉化

  “想要找到專利‘供’‘需’兩方互相匹配,還是很有難度的。”多次參與貴州大學專利轉化運用工作的派騰TISC中心負責人説。

  研發團隊苦於好的專利沒有遇到好的“買家”,而有些企業惱於對現有技術和研發能力提升“問技無門”。因此,在企業和專利之間搭建一個溝通平台極為重要。

  為此,省知識産權局積極將7130件專利錄入國家專利導航綜合服務平台存量專利盤活系統,引導貴州省4000多家企業進入平台,讓有受讓或許可專利需求的企業得到了精準匹配。

  除線上“匹配”,線下“牽線”也馬不停蹄。

  11月25日,來自省內外企業和高校創新團隊80餘人參加了在貴州大學舉辦的省大數據産業專利技術成果推介暨項目推介會。

  “前期,我們進行了大量的調研工作,依託專業的服務機構,對專利供方和需方進行了摸底,然後搭建交流推介的平台。尤其是圍繞已有合作基礎的企業個性化定制專利技術市場應用策略,向企業精準推送實施轉化,促成更多合作。”貴州省知識産權局知識産權運用促進處負責人&&。

  在現場的溝通與交流中,貴州大學、貴陽學院、貴陽信息技術研究院等高校院所分別與貴州大龍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貴州摩斯智慧科技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簽訂專利開放許可、成果轉讓、實施許可協議,涉及核心專利技術7件。

  “‘一種粗品硫酸錳提純方法’和‘一種LiFeP0_4改性錳礦粉處理燃煤煙氣的方法’兩項專利技術的轉讓簽訂,將有效減少貴州大龍匯成新材料有限公司錳渣堆存填埋處理費用,提高産品附加值。”貴州大學教授陳肖虎説。

  豐富轉化形式 加強高價值專利培育

  5500萬元,這是六盤水師範學院孔德順教授團隊“煤矸石製備聚合鋁鐵聯産白炭黑技術”發明專利與貴州華耀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簽訂的專利及技術實施許可合同總金額。

  立足六盤水市煤矸石堆場多,煤矸石存量和每年增量大的問題,孔德順教授團隊聚焦煤炭行業發展關鍵問題,經過15年潛心研究、刻苦攻關,最終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産權的“煤矸石製備聚合鋁鐵聯産白炭黑”技術。

  “該項技術通過將煤矸石作為原料制取聚合鋁鐵和白炭黑兩種産品,不僅有效消耗了煤矸石存量,減輕了環境治理壓力,還能形成有競爭力的産品産生一定經濟效益。”孔德順説。

  正是看到這樣的發展前景,貴州華耀研究院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在今年4月23日與該團隊簽訂專利及技術實施許可合同,並開始啟動年處理5萬噸的示範廠建設工作,建成後將帶動當地就業,促進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

  專利一頭連着創新,一頭連着市場,是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産力、培育和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橋梁和紐帶。

  “支持一批知識産權運營服務機構持續提升運營服務能力,積極探索省重點産業知識産權運營中心創建模式,加強重點産業急需緊缺技術供需對接,促進高校院所研究成果轉化運用,助力重點産業強鏈延鏈補鏈高質量發展。”省知識産權局相關負責人説。(記者 鮑貝貝)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