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冬的總溪河畔,陽光暖暖地鋪在這寧靜祥和的村莊。
吃過中午飯,畢節市納雍縣厙東關鄉陶營村水營組村民蔡康禮又忙着為寨子裏要新修的産業路奔走。
“98%的人家已經同意,就差幾戶人家了,調解好就準備動工。”
“來來來,我給你倆説説寨子裏修路的事。”在村民蔡斌家院壩裏,蔡康禮對蔡斌和蔡恒武説,“現在櫻桃産業發展起來了,但我們還缺條産業路。有了産業路,游客賞花採櫻桃更方便,大家管護運輸銷售也更快捷。”
“修這條路,你們贊成不?”蔡康禮問。
“贊成,這是好事,咋不贊成?”蔡斌説。
“修這條路要佔你們兩家的一些地。我建議被佔地的主動把地拿出來,沒有被佔地的適當出一點費用,補貼被佔地的人家,你們同不同意?”
“這比較公平,我們同意。”
蔡康禮做事認真,公道正派,類似的事情調解處理了不少,是陶營村老老少少都認可的管事先生,哪家有大事小事都請他當管事,在村裏威望很高。
“像蔡康禮這樣的人,就是我們推動基層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的‘好手’。”陶營村黨總支書記、村委會主任肖軍告訴記者,為了讓這些“好手”發揮更大能量,村裏組建“一團五隊”,把種植經驗豐富、熟悉國家政策、群眾威望較高、志願服務意識較強的23名黨員組成黨員服務團,示範帶動100余名村裏各類人才組成發展顧問、電商運營、事務管理、農業技術、文化傳播五支服務隊,用心用情為群眾提供無償服務。
蔡康禮是事務管理服務隊的隊員,平日裏就愛“管閒事”,鄰里間家長裏短的矛盾糾紛都會找到他。“為村民做服務,讓村子更和諧,我樂在其中。”蔡康禮笑着説。
傍晚時分,村廣場上音樂準時響起來,文化傳播服務隊的隊員龍運穿上彝族服裝,帶領村民們跳起舞蹈。龍運能歌善舞,村裏成立文化傳播志願服務隊後,他第一時間就報名參加。
“平時我帶着村民們跳廣場舞,遇到有活動時,我就組織大家排練節目,積極參加各類文化活動。”龍運説,如今村裏有文化活動大家都積極參加,精神面貌昂揚向上。
“發展顧問服務隊的隊員都是在外闖蕩的成功人士,主要為村子發展出謀劃策和提供幫助;電商運營服務隊幫助村民解決農産品銷售問題;農業技術服務隊幫助村民解決櫻桃種植管護方面的問題。”陶營村黨總支副書記蔡瑤説,“一團五隊”既幫助村民化解矛盾糾紛,提振群眾精氣神,又協調解決大家的急難愁盼事,現在大家都積極踴躍,一門心思謀發展。
為充分發揮“一團五隊”的作用,村裏制定了服務管理辦法,明確各服務團隊的具體職責和任務分工,強化跟蹤督導和考核管理。如今,“一團五隊”將發展産業和村務管理的“行家裏手”緊緊地團結在一起,鄉村治理取得新成效,鄉風文明再上新&階。這些年,陶營村先後獲得“全省創建文明村工作先進村”“全國以健全黨組織領導下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改革試驗試點村”等稱號,村莊面貌煥然一新。(記者 謝朝政 汪瑞梁 周恩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