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西南州興義市上納灰村:鄉愁歸處 未來可期-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黔西南州興義市上納灰村:鄉愁歸處 未來可期

2024-11-29 09:18:55  來源:貴州日報

萬峰林半程馬拉松賽道穿過上納灰村的美麗田園。劉朝富 攝(貴州圖片庫發)

  冬日的陽光透過山間樹影灑在上納灰村的街道上,寧靜的村莊透出一絲溫暖。75歲的查仕學邁着穩健的步伐走向村委會。這位退休的小學教師在外奔波了大半生,幾年前選擇返鄉定居。推開村委會的大門,他與村幹部親切地寒暄起來,不禁感慨道:“這些年家鄉變化真大!以前的泥巴路不好走,村子也冷冷清清,現在交通便利了,大家的日子也紅火了!”

  從昔日貧瘠到如今的興旺,上納灰村的每一點變化查仕學都記憶深刻。

  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上納灰村,是黔西南州興義市一個典型的深山小村,貧瘠的土地與閉塞的交通讓村民們舉步維艱,只能肩挑手提運送、售賣農作物維持生計。“小時候,最怕下雨天。”上納灰村黨支部書記、主任羅順林與查仕學一起回憶道,“泥濘的路上得帶根棍子,一邊走一邊刮掉鞋上的稀泥。”

  20世紀八十年代,年輕人紛紛外出打工,村裏一度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21世紀初,隨着萬峰林景區的開發和鄉村公路的修建,這座沉寂的山間小村迎來了大發展。“路通了,風景就‘賣’出去了。”查仕學談起這些年的變化,臉上滿是笑容。當時村裏人紛紛翻修祖輩留下的老屋,嘗試接待從四面八方而來的游客。傳統的農耕生活逐漸與旅游産業融合,村莊從沉寂中甦醒,走上了通往振興的道路。

  “以前根本沒想過,我們家能開民宿。”查仕福坦言,民宿不僅讓家裏的老房子煥發了新生,也讓他找到了退休後返回家鄉的新理由。如今,在上納灰村,投身民宿經營的村民越來越多。通過一間間別具特色的小院,他們把家鄉打造為游客心中的“世外桃源”,這不僅形成了以特色住宿和生態旅游為核心的鄉村産業鏈,還大幅帶動了村民就業和收入增長。

  在村裏,年輕人查方發的生活方式則顯得更“新潮”一些。他將自家的房子租給城市餐飲老闆開設特色餐廳,自己則留在餐廳裏做起了服務員。如今已經升為店長的查方發告訴記者,每天看著來自四面八方的游客在餐廳裏品嘗菜肴,談論萬峰林的美景,他的心裏總有一種自豪感。對於他來説,這個餐廳不僅是謀生之地,更是一個讓世界認識萬峰林的窗口。

  “現在,馬拉松賽道直接修到了我們門口!”提起村裏的變化,村民岑坤鳳滿臉笑意。她説,賽道的開通為上納灰村帶來了源源不斷的游客。“以前主要依靠村裏的自然風光吸引游客,現在又多了馬拉松這樣的活動,村莊的知名度越來越高,游客也越來越多,生意自然越來越好。”

  “上納灰村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和生態資源,讓堅果種植成為潛力巨大的産業。”6年前,外來創業者宋大方將堅果産業引入上納灰村,創辦了黔西南州不老果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並將其與萬峰林的特色旅游資源相結合,推出堅果深加工産品,逐步打造出了“黔山地”品牌。

  “堅果産業不僅帶動了村民就業增收,還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羅順林介紹,近年來,村裏不僅引進了澳洲堅果和五星枇杷等特色項目,還對傳統種植業進行了優化升級。其中,生態優質水稻種植以其綠色健康的特點備受市場歡迎,不僅提升了水稻附加值,也增強了村民的種植積極性。此外,稻田養魚也成為一大旅游亮點,吸引了眾多游客慕名前來體驗。“我們充分利用村裏的自然景觀和文化特色,推動農旅融合發展,讓游客不僅能採摘果實、垂釣休閒,還能感受布依族獨特的田園生活。”

  如今,村莊依託國家4A級旅游景區萬峰林的區位優勢,以村民們的勤勞與智慧,將民族風情與喀斯特地貌的獨特生態魅力相結合,煥發出前所未有的生機與活力。(記者 楊雯)

[責任編輯:吳雨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