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27日電(周遠鋼)西南山地草牧業協同創新中心近日在貴陽揭牌。該中心由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貴州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共建,將立足貴州輻射西南地區,為未來山地草牧業發展提供引領作用和技術支撐。行業專家在接受新華網採訪時&&,貴州發展山地草牧業具有廣闊空間和潛力。

尚以順介紹西南山地草牧業協同創新中心相關情況。新華網 周遠鋼 攝
貴州省農科院草業研究所黨委書記尚以順介紹,西南山地草牧業協同創新中心將重點圍繞‘草-畜(牛羊)’開展生物種業、高效種養、生態價值、協同機制等方面的創新,推動西南草牧業科研單位和企業匯聚力量,協同解決西南山地草牧業共性技術難題。
數據顯示,貴州擁有天然草地面積288萬畝,飼用植物1800余種,居全國第3位。同時,有關嶺黃牛等5個地方肉牛品種,貴州黑山羊等4個地方肉羊品種和1個育成品種(貴乾半細綿羊)。
“為了構建多元化的食物供給體系,國家提出要大力發展草牧業,有兩個途徑,一是增加天然草原的供給能力,二是發展飼草産業。”中國農業科學院草原研究所所長林克劍介紹,近年我國飼草總産量較穩定,但總體飼草供需矛盾仍然突出,通過拓展土地種植牧草是解決矛盾的重要途徑。

林克劍作學術報告。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我們發展草牧業一定要考慮畜(牛羊),牛羊有兩方面的作用,除了是把草變成奶、變成肉的一個高效轉化載體,還是‘收割機’,尤其對西南地區來講,都是山地,很多機械上不去,但是牛、羊可以。”林克劍認為,南方生物多樣性非常豐富,通過“種草養畜”,能更好地把水、光熱資源和草資源變成生産力,形成産業。
“貴州提出要大力發展肉牛産業,要做好‘草’文章。必須保證飼草類資源的自給自足。”林克劍説,貴州立體氣候比較明顯,有多個地方畜類品種。同時,貴州的山地農業也帶來了秸稈、酒糟等飼料資源,能更好地支撐肉牛産業發展。
“貴州有較強的地域代表性,我們草業的兩位前輩此前都把關注點放在貴州,我們想把四川、雲南、重慶的力量都吸引過來,在貴陽做一個總部,輻射西南地區。”林克劍&&,西南山地草牧業協同創新中心將有助於解決科技和産業發展“兩張皮”的問題,助力西南地區山地草牧業高質量發展。“中心堅持問題導向,通過平台把真正熟悉一線産業的專家資源集聚起來,用科技賦能,集中攻關,解決産業發展裏的‘卡點’問題,讓更多農民受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