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先進裝備製造科創硬核實力——中央組織部高層次專家諮詢服務活動“貴州行”現場見聞-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培育先進裝備製造科創硬核實力——中央組織部高層次專家諮詢服務活動“貴州行”現場見聞

2024-11-24 10:03:44  來源:貴州日報

培育先進裝備製造科創硬核實力

——中央組織部高層次專家諮詢服務活動“貴州行”現場見聞

  連日來,由中央組織部主辦、工業和信息化部牽頭,以“賦能新型工業化・助力高質量發展”為主題的高層次專家諮詢服務活動“貴州行”先進裝備製造工作組,走進中航重機股份有限公司、中國振華電子集團有限公司、貴陽險峰機床股份有限公司、貴州大學等地,實地感受貴州裝備製造産業的發展成效,為企業發展建言獻策。

  謀創新即謀未來。各企業、高校從關鍵技術的突破性創新,到未來前沿技術的引領,因地制宜加速培育壯大新質生産力,不斷在開闢産業高質量發展新賽道上努力探索。

  航空航天産業是高端製造業的龍頭,具有技術密集度高、附加值高、産業鏈長、輻射面寬、乘數效應大、工業和信息化融合程度深等顯著特點,是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重要體現。《通用航空裝備創新應用實施方案(2024-2030年)》《國務院關於支持貴州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意見》等國家&&的一系列政策,大力支持航空航天産業的發展。

  搶抓機遇,中航重機通過構建“材料循環及再生—成形製造—基礎結構”新生態配套環境,創新“研究院+企業”新業態運營模式,打造“新時代航空通用基礎結構配套體系”新平台。

  中航重機技術研究院將解決制約航空航發製造領域的一些基礎性、關鍵性重大共性技術難題,推動航空航發新材料、新技術、新工藝、新産品、新裝備的研發及工程化應用,提升航空航發産業鏈技術創新能力,大力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運用,驅動産業模式向航空航發新質生産力轉型,促進地方經濟發展。

  中航重機計劃通過5至10年建設,緊密圍繞貴州“六大産業基地”建設和“3533”重點産業集群奮鬥目標,打造領先的航空航發基礎結構研發製造試驗中心,把試驗中心建成國內一流的航空航發科技創新平台,推動貴陽航空通用基礎結構製造産業基地、安大航空鍛造産業基地、安吉精鑄航空鑄造産業基地建設完成,構建原材料製備、鍛鑄造成型、零部件加工等專業領域研發體系完備、技術先進、數字智能,集研發、管理、服務為一體的綜合産業平台,為打造國家級行業技術創新中心、多渠道共建國家鍛鑄重點實驗室奠定基礎,推動中航重機由傳統製造型企業向科技創新型企業轉型,構建現代化航空通用基礎結構産業體系。

  “創新一定要走在前,這樣企業才不會在發展路上掉隊。”這是調研多家企業後,專家們的一致共識。

  立足貴州,放眼全國,中國振華不斷配置創新資源,以開放促創新。企業借助主業資産上市及再融資,為做強做大産業、助力科技創新提供資金保障;持續搭建以電子元器件研究院為中心,各企業專業技術中心及上海、西安、南京、成都等區域研發中心為支撐的“1+N”科技創新平台,極大推動了創新技術研究的多元化發展,有效提升了科技創新能力。

  “近十年來,中國振華承擔國家重大專項和重點項目600多項,形成了‘材料+設計+工藝+産品+應用驗證’的産業生態,成為國內專業門類覆蓋全、品種規格多、質量等級高的電子元器件科研生産保障基地。”中國振華黨委委員、副總經理朱枝勇&&,“第7代IGBT芯片、12位16GSPS、高速高精度ADC、高性能電源管理模塊、高端LTCC陶瓷材料、鈉電層狀氧化物型電池正極材料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突破,是中國振華以創新助推産品轉型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産力的最好見證。”

  深入走訪企業後,中國科學院院士、武漢大學工業科學研究院執行院長、動力與機械學院院長劉勝&&:“貴州航空航天産業發展很不錯。1965年在安順菜花洞中開始艱苦創業,貴州三線建設人從無到有,如今將國家航發技術做到世界一流水平,取得非常不錯的成績,令人敬佩。”

  機床被稱作工業母機,是衡量一個國家製造能力的重要標準之一。貴陽險峰董事長付恒勳介紹,公司始終專注於高端數控精密磨床整機製造的創新研發與應用,經過幾十年艱難攻關,在關鍵核心技術國産化替代研究上取得了重要突破。先後承擔過國家、省、市的多項重大科技研發項目,研製開發的多種規格産品均為國內首&(套),成功替代進口。

  在不斷夯實核心技術優勢的同時,企業還着力創新管理,打造數字化控制平台等生産過程一體化管理體系。“貴陽險峰大力推進高端數控磨床裝備數字化工廠建設、高性能鑄件鑄造能力提質擴能建設,對關鍵製造工序和設備進行技術更新和信息化融合升級改造,通過改造提升老舊生産線,建設數字化工廠,提升製造過程管理信息化水平,實現製造數據與管理數據的互聯互通。”付恒勳説,如今,公司主營産品軋輥磨床、無心磨床産能增長37.5%,勞動生産效率增長69.23%。

  目前,貴州正在加快新舊動能轉換,一體化推進科技創新、産業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將高校的科研能力、企業的創造能力擰成一股合力,推動産學研高效協同的創新體系建設。

  為促進貴州省航空航天高端裝備産業發展,並支持貴州大學機械工程學科的建設與“強機械”戰略目標的實現,貴州大學特別成立了金屬增材製造跨學科創新平台,並設立了專門的金屬增材製造實驗室。該實驗室成功獲批了貴州省航空航天多尺度複雜構件金屬增材製造科技創新人才團隊,該團隊由近20位資深教授和專家組成。

  “結合貴州特色的航天産業集群、算力資源,加強與更多高校開展合作,通過與高校、企業建立聯合研究院的形式為貴州引才提供更多途徑,從而促進貴州科技水平更高質量發展。”劉勝建議,要充分利用貴州的算力優勢,發展國産軟體,從而提升關鍵裝備的正向設計能力。進一步發展模擬電路、傳感芯片,從而與算力資源結合形成豐富的大數據資源,促進大模型發展,從而反哺關鍵裝備,實現科技水平的更高水平跨越。同時針對貴州地形地貌特點,積極布局和發展低空經濟,從而推動貴州省社會、科教、文化的快速發展。(記者 江婷婷 黃芷昕)

[責任編輯:鄧嫻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