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中共貴陽市委關於堅定不移實施人才興市戰略全面推進貴陽貴安人才集聚高地建設的實施意見》&&,以強有力的政策支持,堅定不移實施“人才興市”戰略,規劃到2025年,貴陽貴安人才總量超160萬人,新增高校畢業生留(引)築13萬人。如何在新時代實現高質量引才、留才,推動“人才興市”?貴陽貴安以數智賦能,積極探索人才發展新路徑。
直播帶崗服務更多求職者
11月初,在貴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心舉行的一場招聘會上,集聚近百家企業,500余名求職者穿梭其間尋找合適的崗位。現場工作人員介紹,該招聘會還在線上同步舉行,企業通過直播帶崗,服務更多有就業需求的群體。
“每場直播帶崗活動平均3000人參加,可收到上千份簡歷,效果很不錯。”活動相關負責人&&,貴陽貴安打破線下招聘壁壘,通過線上渠道,更好地為用人單位和求職者“牽線搭橋”,促進人崗精準匹配。
記者在貴陽人才網看到,網站頁面設有企業報名通道,有招聘企業的詳細介紹、崗位需求、待遇以及&&方式。此外,該網站還針對求職者設置了職位類別、經驗、工作地點、招聘類型、所學專業等7個目錄,求職者能按學歷、工作性質、薪資要求檢索符合條件的招聘信息。
據貴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的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以來,貴陽貴安通過貴陽人才網、“築人才”APP等線上平台,累計為5497家用人單位發布就業崗位23.92萬個,收到簡歷16.46萬份;通過貴陽人才網“網絡招聘會”專欄開展專場網絡招聘會12場,參會單位938家次,提供就業崗位2.49萬個;開展直播帶崗活動7場,60家次企業參與,提供就業崗位1381個,收到簡歷1.99萬份;根據省內75所院校畢業生專業設置情況,通過“築人才”APP“高校畢業生招聘專區”累計發布崗位17.76萬個;在貴陽市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公共服務中心舉行現場招聘會54場次,進場招聘單位3113家次,提供就業崗位10.67萬個。
網上辦事平台實現“數據跑腿”
“頁面設置清晰,內容一目了然。通過貴陽貴安一站式人才網上辦事平台,只需動動手指就能便捷辦事。”在江南機電設計研究所工作了兩年的徐一航説,他去年9月獲貴陽人才服務綠卡F類認定,目前已兌現8000多元的生活津貼和4萬元的購房補貼。
便捷的服務不僅讓人才得到實惠,企業也實現了“不見面”就能兌現獎補。“今年,公司通過貴陽貴安一站式人才網上辦事平台申請辦理了貴陽貴安企業引才薪酬補貼。平台辦事流程清晰,避免了反復提交材料的情況,也不用去窗口排隊等待,真正實現了讓‘數據跑腿’。”中國航發貴州黎陽航空動力有限公司一名工作人員説。今年,該公司已兌現引才薪酬補貼147.5萬元,涉及人才116人次。
“以前在線下辦業務,一些事項的材料光審核就要一個月左右。現在網上提交材料後,初審最快一週就能完成,工作效率提高很多。”貴陽人才服務中心主任陳蕊説。
貴陽貴安一站式人才網上辦事平台設置熱點服務事項,包括築才卡(高層次人才)、人才生活津貼、企業引才薪酬補貼等服務事項,還設置“常用功能”,包括社保證明打印、找人才、檔案管理等欄目。此外,實時發布人才需求數據、招聘單位數據、築才卡人才數據等。
該平台2021年底上線,實現人才和企業政策待遇兌現等服務事項“不見面”辦理,通過數據調度與業務互通,構建市區兩級業務經辦體系、業務信息監管體系、業務保障體系、分析決策體系。平台設置服務事項、人才政策、目錄發布、結果公示、機構信息等欄目,企業和人才通過平台可自主完成築才卡、生活津貼、安家費、薪酬補貼等30項人才服務事項的申報。
據統計,今年以來,通過該平台兌現貴陽貴安各類人才獎補2700余萬元,惠及企業1700余家次、人才3200餘人次。
檔案業務“網上辦”“掌上辦”
“今年,一名家住重慶的服務對象通過檔案管理服務平台將檔案轉回重慶,免去了線下的來回奔波,專門給我們寄來了感謝信。”貴陽市人才服務中心公共人事部部長石硯磊説,數字化管理實現檔案業務“網上辦”“掌上辦”,例如,檔案接收、轉遞、查詢等高頻業務的辦理更加便捷,提升了群眾滿意度。
貴陽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依託檔案信息化和數字化建設,將檔案查詢、轉遞、證明等業務接入“築人才”APP、貴州政務網,讓群眾足不出戶即可享受便捷服務。同時,還能為用人單位提供檔案政審數字影像服務等。
“以前開證明要查找紙質檔案,非常費事,現在只需調出影像就可以出具相關政審證明,查詢檔案歸屬地也只需網上輸入身份證等信息,就可以知道檔案在哪。”石硯磊説,以前群眾辦理檔案業務要慢慢排隊,一天最多只能辦理50件,現在一天可辦理200多件。
今年以來,共有5萬人次通過“築人才”APP辦理調檔、查詢、出具相關證明等檔案業務。此外,通過與省數據交換平台共享數據,檔案業務實現線上多渠道、跨地區辦理,更多服務事項可“指尖辦”“雲端辦”,不斷提高辦事效率和群眾滿意度。
“下一步,我們將繼續深化檔案管理服務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繼續優化服務流程,加強檔案管理人員培訓,推動流動人才人事檔案信息共享,為流動人才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精準的檔案服務。”石硯磊説。(記者 張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