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水河流域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與高質量發展
綠色樂章奏響山水間
初冬時節,赤水河兩岸疊翠流金,河水波光瀲艷,宛如一幅寧靜致遠的山水圖景。
悠悠赤水河,流域地跨雲貴川三省,是長江流域一級支流中唯一無水壩的“原生態”河流,也是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及世界優質醬香型白酒核心産區。
依河發展,因河而興。隨着沿岸經濟社會快速發展,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壓力倍增,生態環境保護水平與産業發展不匹配、不平衡的短板日漸凸顯。
2020年5月,習近平總書記對赤水河生態環境保護作出重要批示。長江經濟帶生態環境警示片、第二輪中央生態環境保護督察先後指出赤水河流域存在“白酒産業無序發展、河道溪溝污染嚴重”等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面對問題,貴州省委、省政府以更高站位、更嚴態度、更高標準、更實舉措加快推進赤水河流域綜合整治,協同推進降碳、減污、擴綠、增長,堅決築牢長江上游生態屏障,以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支撐經濟高質量發展。
發展逐綠 增添生態成色
重陽節前後,是遵義市仁懷醬香白酒生産下沙季。紅沙飛舞,水汽蒸騰,糧香撲鼻,各酒企相繼開展形式多樣、內涵豐富的下沙典禮,開啟新一輪白酒生産釀造。
過去,赤水河流域周邊市縣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污染治理設施“欠賬”增多,再加之醬香型白酒産業規模的逐漸壯大,“小散亂”現象突出,特別是小作坊偷排漏排嚴重,一度給赤水河流域水環境造成嚴重污染。
我省正視問題,實施赤水河流域白酒産業生態環境分區管控,通過“清理退出一批、改造提升一批、兼併重組一批”,推進白酒産業綜合治理,形成“園區集中連片設施+企業自建設施+分佈式處理設施”白酒行業污染防治體系,促進産業綠色轉型升級。
截至目前,仁懷市白酒企業從整治前的1925家減少到868家,先後清理退出白酒企業632家,改造提升995家,兼併整合660家。
2023年3月1日,《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生産環境保護條例》正式施行。通過創新立法保護,首次從法規層面明確“生産環境保護”概念,為赤水河流域醬香型白酒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提供有力支撐。
近年來,全省上下形成共識——堅決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堅決不走“守着綠水青山苦熬”的窮路、堅決不走“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的歪路,堅持走上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有機統一的高質量發展新路。
我省赤水河流域白酒産業跨入千億級集群,成長為全國六大白酒核心産區之一。白酒産業綠色化、數智化轉型有序推進,産業鏈延伸補強,白酒物流、包裝、印刷等配套支撐體系持續完善,醬香白酒品牌凸顯龍頭引領作用。
與此同時,流域各地還因地制宜大力發展現代山地特色高效農業,初步形成以茶葉、辣椒、石斛、天麻、竹筍為主的特色農業産業和以白酒、特色農産品、文化旅游、現代物流業等為主體的綠色低碳産業體系,生態紅利加快轉化為發展紅利,書寫着“人不負青山,青山定不負人”的生動故事。
減污降碳 厚植生態底色
赤水河四分之三流域都在大山中,擁有秀麗的自然風光及較為完整的生態環境。兩岸廣布的城鎮、鄉村、工業園區等,使流域環境污染防治成為一項龐大且繁瑣的系統工程,涉及面廣、線長、點多。
小水電清理整改、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業廢水綜合治理、畜禽糞污處置利用……隨着污染防治攻堅戰縱深推進,面對更多難啃的“硬骨頭”,我省強化源頭治理、系統治理、綜合治理,為守好赤水河流域這片碧綠、這方蔚藍、這份純凈開出“良方”。
跋山涉水不改一往無前,山高路遠但見風光無限。歷經多年綜合整治和攻堅突破,貴州赤水河流域生態環境保護取得顯著成效,“生態成績”不斷刷新——24個水質監測斷面水質優良率100%;幹流水質穩定達到地表水Ⅱ類,茅&鎮重點支流溪溝基本消除劣Ⅴ類;流域森林覆蓋率66.23%……
赤水河不僅成為沿岸城鎮的生態“名片”,也成為萬物生靈的理想棲息之所——珍稀特有魚類由禁漁前29種恢復至49種,魚類早期資源物種數量由32種上升至37種,鰻鱺、紅唇薄鰍等消失多年的“土著”魚類重現。根據《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及生境狀況公報(2023年)》顯示,赤水河水生生物完整性指數評價等級為“良”,為長江流域全國最好水平。
生態成績來之不易,我省對赤水河生態更加呵護備至。近年來,多舉措拓展減污降碳路徑,通過調整能源結構、優化主導産業結構、提高清潔生産水平等方式,為綠色低碳發展注入新動能。
我省赤水河流域內已建成3個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和2個全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赤水河(貴州段)獲“中國好水”優質水源,赤水河(遵義段)獲全國第二屆“最美家鄉河”等榮譽稱號。
一張張“國字號”生態名片,詮釋着赤水河青山綠水美景無限,沿岸發展動能澎湃。
制度創新 築牢生態屏障
流域上下游,同飲一江水,是近鄰也是隊友。2018年,雲貴川三省人民政府簽署了《赤水河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設立赤水河流域橫向補償資金,成為長江經濟帶中首個跨多省域的橫向生態保護補償機制。
2021年,雲貴川三省人大常委會分別審議通過了關於加強赤水河流域共同保護的決定,同時審議通過三省協商統一的各省赤水河流域保護條例,並於同年7月1日同步施行。
作為全國首個地方流域區域共同立法,赤水河流域保護共同立法為全國流域保護立法探索了新路子、新模式,提供了新經驗。
從生態補償到産業協作,從協同治理到共同發展,赤水河流域上下游、左右岸逐步實現從“共飲”到“共護”再到“共富”。
我省堅持用最嚴格制度、最嚴密法治保護赤水河生態環境,用實際行動作答百姓水清岸綠、魚翔淺底的美好願景。
綱舉方能目張。我省制定&&《貴州省“十四五”重點流域水生態環境保護規劃》《貴州省赤水河流域保護綜合規劃》《貴州省赤水河流域産業發展規劃》《貴州省赤水河流域醬香白酒産區保護規劃》等,從生態、生産、生活空間角度對赤水河流域保護和發展進行規劃和管控,立足赤水河流域資源稟賦和産業基礎條件,着力推進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
隨着綠色屏障的不斷築牢,蜿蜒的赤水河奔流不息,為生態與經濟的平衡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生命力,“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澎湃樂章在山水間持續奏響。(記者 王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