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電話成為“社區110”-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民警電話成為“社區110”

2024-11-02 16:51:23  來源:新華網

  新華網貴陽11月2日電 這是一個真實的畫面——從3歲開始,一到周末,貝貝就會問父母:“這兩天,我又會被送到誰家?”貝貝的父親楊傑,是平壩區公安局樂平派出所的副所長,母親秦童玲是平壩區公安局鼓樓派出所副所長。

  入警以來,秦童玲和楊傑一個守城一個護村。

  問夫婦二人最怕什麼?他們會毫不猶豫回答,最怕遇到周末和寒暑假,因為孩子沒人帶。

  然而,這樣的情況持續了整整5年,以至於秦童玲的好友安排周末的活動時都會提前打個電話:“這周會不會把兒子送來?”

  鼓樓社區在平壩老城區,轄區幾乎全是自建房,橫七豎八,巷道四通八達,小商小販隨處可見。魚龍混雜,尤其是整個平壩三分之一的吸毒人員戶籍地都在這裡。

  聽説派來一個專職社區民警,社區領導很期盼。

  然而,出場的人物讓大家很失望——一個又瘦又小的弱女子,還操着一口普通話。

  這樣的民警能搞好社區工作?那些壞分子會怕她?就連派出所所長也只能搖搖頭,因為秦童玲是刑偵大隊的內勤,對社區工作一竅不通。

  然而,前面兩個問題很快有了答案——能!怕!

  幹過刑警的秦童玲知道,盜搶案件多為吸毒人員作案。因此,秦童玲到社區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吸毒人員的情況摸個清清楚楚——如今的相貌特徵、準確的住址、戒毒的情況。

  “200餘人,她只用了15天。”輔警劉堯説,就連他都不知道秦童玲怎麼做到的。

  其實,秦童玲的方法很簡單,只有一個字“走”。走出對轄區、對百姓的熟悉,走出社區警務工作的思路。

  每次下社區,秦童玲都會提着她的小包,裏面有一本筆記本,直到2021年,包裏又多了一本《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

  劉堯是一名輔警,在鼓樓派出所幹了11年。因家庭原因曾向所裏遞交過辭職報告。

  但劉堯沒有走,因為秦童玲。劉堯説有四個畫面讓他無法忘記。

  文化大道的一家酒吧長期擾民,附近居民怨聲載道。2021年12月30日深夜,鼓樓派出所接到報警電話,雙方情緒激動,衝突隨時可能發生。

  劉堯趕去時,秦童玲已經在那裏。寒風中,挺着大肚子的秦童玲擋在兩幫人中間。此時,離她的預産期只有3天。

  在鼓樓轄區,群眾熟悉的莫過於“小秦熱線”了!其實就是秦童玲的個人手機號。

  秦童玲的手機永遠保持24小時開機,只為群眾有困難時第一時間找到她。為了方便群眾,秦童玲把手機號碼貼在社區醒目的地方,同時挨家挨戶發放警民&&卡。

  秦童玲承諾:無論是不是警務工作職責範圍內的事情,只要群眾需要服務,都可以打她的電話。

  每天,“小秦熱線”都會接到20多個求助電話。

  小區秩序、鄰里糾紛會打電話;環境污染、噪音擾民會打電話;就連寵物丟失,群眾都會打“小秦熱線”。

  久而久之,“小秦熱線”成了“社區110”。

  “無論什麼時候,無論該不該管,只要打電話找到秦童玲,總能得到幫助和解決。”鐘鼓樓社區書記陳勇説。

  不僅如此,秦童玲手機685個微信群裏“住着”轄區25000余名百姓。

  楊傑曾經在朋友圈中發過一段視頻——駕車到偏遠山村處警,3歲的貝貝被安全帶綁在副駕駛上,已經熟睡。崎嶇的山路,把他顛得左右搖晃。

  朋友們紛紛留言:“太危險了!”“萬一安全帶勒住孩子的脖子咋辦?”“孩子的媽媽呢?”然而,楊傑的回復是:“他的媽媽比我還要忙。沒事,男子漢必須培養。”

  其實,在楊傑11歲時,他的父親——原平壩縣公安局刑偵隊隊長楊書勤在執行抓捕犯罪嫌疑人的任務中,為掩護身後的戰友倒在了爆炸現場,壯烈犧牲。

  社區工作雖千頭萬緒,身為一名社區民警,秦童玲每天的工作瑣碎而又繁雜。但在轄區這片土地上,她用青春丈量着腳下的熱土,用真摯的情懷對待着每一位群眾,樂此不疲,在平凡的崗位上發揮着自己的點點熒光!

[責任編輯:鄧嫻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