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飄帶”引領貴州文旅品牌升級
長征文化邂逅多彩山河
10月22日,位於貴陽市雙龍航空港經濟區的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啟動正式運營。場館外,前來參觀的游客絡繹不絕,滿懷期待地踏上一段史詩般的征途。
被央視譽為“打開多彩貴州之旅的第一站”的“紅飄帶”,自2023年10月22日啟動試運營以來,人氣高漲,合計演出超8300場,接待省內外入園游客100萬人次、觀演游客近80萬人次。亮眼的數據,讓“紅飄帶”成為貴州推動紅色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和文旅深度融合的生動縮影,也成為貴州的一張亮麗文旅名片。
水花四濺、硝煙瀰漫……《紅飄帶·偉大征程》場館內,在一盞馬燈、一面紅旗的引領下,觀眾仿佛走入長征隊伍中,身臨其境感受那段波瀾壯闊的歷史;多彩山河,風光無限……《紅飄帶·多彩飛越》影院內,觀眾“飛行”於貴州壯美河山之上,近距離欣賞黃果樹大瀑布飛珠濺玉,走進西江千戶苗寨聆聽苗族文化博物館的耳語低吟。
“在這裡,我不僅走入了紅軍長征的故事中,感受到了先輩的不易。還了解到,除了紅色文化,貴州還擁有這麼多美麗的、令人嚮往的地方。”10月22日,重慶游客何雨晴在網絡平台“種草”“紅飄帶”後,特意選擇“紅飄帶”作為打卡貴州的第一站。
從長征的壯麗史詩穿越到貴州的多彩山河,在感動於偉大革命歷史的同時,又感受貴州多姿多彩的文化景觀,是“紅飄帶”又一匠心獨具之處。
項目總導演、總設計王志鷗介紹,在“紅飄帶”的創作設計上,團隊立足貴州大地,從地域性視角詮釋貴州優秀的本土文化。“《紅飄帶·多彩飛越》中,我們通過實地考察貴州地形地貌,使用先進的數位掃描技術來採集實時數據,1:1製作數字沙盤模型,超寫實還原了貴州地貌,包含了遵義會議會址、安順黃果樹瀑布等19個國家級貴州景區風光。”
文化景觀多姿多彩,不僅吸引游客紛至沓來,也帶動了場館內文創産品的銷售。10月22日,記者在“紅飄帶”文創區看到,融合長征元素的創意商品、民族風情濃郁的手工藝品,備受游客青睞。銷售人員謝丹介紹,紅色文化、民族文化與現代設計巧妙融合,讓游客在體驗歷史與文化的同時,也願意將這份獨特的文化記憶帶回家。“小紅軍冰箱貼、小馬燈、種花家T恤,還有苗族娃娃等産品銷售火熱,很多單品都已銷售一空。”
當貴陽一中丘成桐少年班初三學生張萸文結束完“長征之路”,從“紅飄帶”場館走出時,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作為新時代的青少年,我們要全身心投入到學習當中,為走好新時代長征路打下堅實基礎。”
完全沉浸於整個場域空間,並通過邊走邊看的體驗方式去感受史詩般的征途,帶給觀眾震撼的參觀體驗。“紅飄帶”探索科技賦能拓展文化業態的創新舉措,成了當下的紅色研學熱點,也彰顯了“紅飄帶”深度推進文旅融合的成效。負責“紅飄帶”建設運營的貴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柳啟陽介紹,“紅飄帶”充分利用紅色資源、場館空間,圍繞音樂思政課、音樂黨課、科創美育三大類別,自研開發了12門課程,因材施教,將黨史學習教育生動鮮活地融入思政教育,充分發揮鑄魂育人的作用。“現已服務超7萬人次,接待學生20萬人次,服務覆蓋學校、基地及研學機構120家。”
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紅飄帶”成為當下貴州深化文旅融合的生動縮影,也輻射帶動全域旅游提質升級。
“‘紅飄帶’的成功為西江千戶苗寨提供了寶貴啟示,即科技與文化的融合能為傳統景區帶來新生。”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旅游集團副總經理李正華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當前,西江千戶苗寨也以科技賦能、深化文旅融合為方向,推出“西江幻地”元宇宙等沉浸式旅游産品。
隨着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日益顯現,“紅飄帶”已成為貴州的一張亮麗文旅名片。正式運營後,“紅飄帶”將充分發揮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標誌性、引領性工程的輻射帶領作用,聯動全省乃至全國的紅色場館和演藝,助推貴州文化和旅游戰略及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奮力書寫貴州新時代紅色文化創新發展的新篇章。(記者 黃若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