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飄帶”引領體驗長征史詩感受偉大精神-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紅飄帶”引領體驗長征史詩感受偉大精神

2024-10-22 09:11:09  來源:貴州日報

  位於貴陽市見龍洞路和彩湖路交會處,一條嵌入大地的紅色飄帶格外耀眼,在這個以長征為主題的建築——貴州長征文化數字藝術館(紅飄帶)內,一場場以“藝術+科技”為媒介的全域行浸數字演藝,以數字化的形式向觀眾全景再現長征故事。

  紅色文化資源是中國共産黨艱辛而輝煌奮鬥歷程的見證,也是最寶貴的精神財富。作為長征國家文化公園貴州重點建設區的標誌性、引領性工程,“紅飄帶”以“紅色文化+科技呈現”帶來震撼心靈的參觀體驗,通過創新舉措成為貴州紅色文化景點的“頂流”。

  以“紅”為底色 彰顯主題光輝

  “在飛機上看到這抹紅色的時候,一下子就被吸引住了。”在一番查詢與比對後,廣東游客葉雨一家選擇“紅飄帶”作為他們的入築第一站,“希望能夠通過這一次沉浸式體驗,讓孩子接受紅色文化的洗禮。”

  場館外,一抹耀眼的紅色飄帶如靈動的琴鍵般南北延伸,既展現出蜿蜒跌宕之美,又仿佛在低語着長征的傳奇故事與精神內涵。那團熊熊燃燒的火焰,象徵着“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的堅定信念,無聲地訴説着那段歷史。步入館內,一盞盞馬燈、一面面紅旗,猶如革命精神的火炬,不斷傳遞着希望與力量。從白雪皚皚的雪山到廣袤無垠的草地,戰士們不屈不撓的意志在這裡被生動地再現,給予觀眾震撼與感動。

  “紅飄帶”項目總導演、總設計王志鷗&&,貴州有着非常豐富的長征文化資源,團隊在“紅飄帶”的創作設計上立足貴州大地,對本土文化進行了提煉並最終系統地呈現。在建築設計上,以“地球上的紅飄帶”為核心主旨,“紅飄帶”外立面的色彩系統取材自貴州赤水丹霞,實現了建築與自然景觀的有機結合。在藝術創作上,則將“紅飄帶”作為一條貫穿觀眾觀演全程的敘事線索,出現在劇場的各個細節當中,象徵着在長征道路上始終指引人們前行的革命理想。

  自2019年貴州被賦予長征國家文化公園重點建設區的重任以來,我省在紅色文化資源的保護與利用上不斷邁出新步伐。2023年,《貴州省革命文物保護工作規劃》的啟動,更是進一步提升了全省革命文物的保護利用水平。“紅飄帶”的展演內容正是在此基礎上精心策劃,通過《紅飄帶·偉大征程》的六個篇章,將那段震撼人心的歷史真實而生動地再現於觀眾面前。

  在尊重史實的基礎上,貴州通過運用國內外最前沿的數字技術和聲光電設備,推動長征文化和旅游、科技融合發展。“用中國科技美學,打造地球的‘紅飄帶’,創新呈現長征文化、更好弘揚長征精神。”國家文化公園專家諮詢委員會長征組召集人馬衛防參觀後評價説。

  以“傳”為宗旨 喚醒集體記憶

  王志鷗&&,相比傳統演出方式,“紅飄帶”場館內的表演大多采用全域行浸式數字演藝方式,將一個個革命先烈的名字和面孔匯聚在全息影像構建的時空中,用科技創新的手段喚醒中華兒女對於“長征精神”的集體文化記憶。

  “長征路上,不同路段有不同的特點。在‘紅飄帶’裏,隨着‘劇情’發展,仿佛與革命先輩一起回到激情燃燒的歲月,體悟長征精神在當下的變遷,這一趟旅程收穫滿滿。”河南游客吳華勇感慨,在行浸式體驗中,“處處是險境,步步關生死”的畫面有了真實感觸,貴州路線上的長征故事,彰顯出紅軍戰士的不屈精神和信仰。

  對《紅飄帶·偉大征程》演員郭寒旭來説,對長征精神的感觸尤為深刻。演出中有一個情節是通過戰友搭成的“人梯”下“雪山”,排練初期,因為相互之間默契度不夠,所以對每一位演員來説都是挑戰。“但是最讓我感動的是,哪怕我從‘雪山’上掉下來很多次,我的‘戰友們’總是會以各種形式接住我。”郭寒旭説,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長征路,站好自己的每一班崗,走好自己的每一步,這也是長征精神的體現。

  在中共中央黨史研究室原副主任李忠傑看來,“紅飄帶”運用科技+藝術的形式,再現了紅軍長征的艱難歷程和壯闊場面,謳歌了紅軍將士的英雄事跡和偉大精神,創造了現代展覽館的一種最新形式,將成為吸引廣大觀眾特別是青少年步入歷史的長廊,體驗英雄的長征史詩,感受偉大的長征精神。

  “目前有多家大專院校和單位將‘紅飄帶’作為紅色文化教育基地或培訓基地,已有多個社會團體和組織前往‘紅飄帶’開展情景教學,行浸式體驗‘重走長征路’。”貴州省文化旅游科技有限公司的副總經理柳啟陽介紹,截至目前,“紅飄帶”已接待團客50萬人次,其中參與“紅飄帶”愛國主義和黨性教育的黨政機關、企事業單位成人團隊超25萬人次,研學的學生團隊超7萬人次。(記者 趙珊珊)

[責任編輯:吳雨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