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栗木村:沿河探村事 聞桂尋鄉愁-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安新區栗木村:沿河探村事 聞桂尋鄉愁

2024-10-05 09:57:45  來源:貴州日報

  栗木村宜居農房改造後,村容村貌得到較大提升。

  貴安新區高峰鎮栗木村位於貴安新區西部,距貴安高鐵站20公里,距貴陽市區約60公里,秀美的麻線河穿村而過,險峻的英雄坡倚村佇立,村內6個自然村寨依山傍水,呈“一字型”排開。今年3月,栗木村入選貴陽貴安重點打造的10條“五治”集成暨“爽爽貴陽·旅居生活”示範帶之一。

  栗木村坐擁得天獨厚的自然景觀,這裡不僅有千年古樹、萬鳥濕地和神秘洞穴,在英雄坡更有讓眾多越野愛好者們流連忘返的各種越野道路。站在坡頂,早看日出靜賞平流霧,晚觀落日看夕陽醉美,一眼望去,秀美村景盡收眼底,從村前順流而下的麻線河更是清澈見底,魚蝦成群,一度成為周邊垂釣者的首選之地。

  沿河行至村口,一幢嶄新的民房吸引了記者的目光,該房屋外部以竹木元素裝飾,依河而建,與周圍的風景相得益彰,今年75歲的羅洪禮坐在竹椅上悠然自得地觀賞河畔風光,他從小在栗木村生活至今,曾擔任村民組長,從事基層管理工作長達47年。“這30年的變化得太多了,不論是生活條件、交通還是住房,都越變越好了。”羅洪禮在接受採訪時不禁感嘆。

  栗木村變化中最顯眼的印記便是橫跨於麻線河上的栗木大橋。它是通往栗木村六個自然村寨的交通要道,歷經百年風雨,見證了時代變遷,其橋身本體也隨之迭代升級,如今已是第三代大橋。

  第一代栗木大橋為清朝時期村民集資所建的石板橋,由方形石材橋墩與大塊石板橋孔構成,共九孔,故稱九孔橋,僅限人畜通行;第二代建於1975年,為單孔石拱橋,便利了村民出行;2021年下半年,第三代栗木大橋建成,為三孔混凝土平拱橋,載重能力增強,極大提升了出行便利,並為農房改造等運輸需求打下堅實基礎。

  順着河流深入村內,一股濃郁的桂花香,引導着記者來到了“桂花大院”的門前,聞香尋跡,“桂花大院”的經營者、栗木村村民羅洪俊正在桂花樹下收拾庭院。“這棵桂花樹已有120年的歷史了。我小時候,常常在這棵樹下嬉戲,因此對它懷有深厚的感情。村民們也十分珍視這棵桂花樹,每年秋季,它都會開花兩次,香氣四溢,引來眾多游人駐足聞香觀賞。”羅洪俊告訴記者,在開展宜居農房建設後,曾經臟亂的農房變成了漂亮的農村小屋,繼而辦起了農家樂,由於離這棵桂花樹很近,他便給自己經營的農家樂取名為“桂花大院”,可以提供民宿、餐飲、休閒娛樂等活動,今年為他帶來了不錯的收入。

  沿河探村事,聞桂尋鄉愁。“我們村近幾年來的重點工作是以農村‘五治’為抓手,重點改造庭院環境衞生基礎建設以及鄉風文明等,今年已經成功接待了300多位游客到我們村體驗旅居休閒,主要客源來自湖南、四川和廣東等地,今年下半年栗木村還將重點改造民宿的內部環境,改善接待的條件,讓游客有更舒適的居住體驗。”栗木村黨支部書記邱春玲告訴記者

  今年以來,栗木村圍繞貴安新區高峰鎮普馬村-栗木村“爽爽貴陽·旅居生活”示範帶建設開展相關工作,因地制宜盤活閒置農房,完成50余戶宜居農房改造,村容村貌不斷提升,在建設和美鄉村的基礎上,推動本土優勢最大限度轉化為農文旅融合發展新引擎、新動力,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村民們紛紛&&:“村興寨美,現在生活在栗木村,感覺更加幸福。”(記者 張開學 金忠秀)

[責任編輯:吳雨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