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黔南州羅甸縣龍坪鎮板庚村汪達友的火龍果種植基地裏,汪達友夫妻二人正在採摘成熟的火龍果,準備拿到市場上去售賣。
“我們種植火龍果已有4年時間,種植面積達30多畝。”汪達友説,通過種植火龍果,一年能有9萬多元的收入。
羅甸縣將火龍果産業作為鄉村振興重點産業着力打造,高科技讓種植更加智慧。
在龍坪鎮板庚村“蜜寶”火龍果種植基地,一顆顆成熟的火龍果垂挂在枝頭。基地採用新型A型支架種植模式,火龍果上方安裝了一排排整齊的小夜燈,種植戶陳小林正在一邊為火龍果打花,一邊觀察着火龍果的生長態勢。
“以前畝産約3000斤,如今通過補光催花技術,畝産提升至4500斤,甜度達到20至23度,口感和品質都得到了顯著提升。”陳小林欣喜地説。
該種植園於2020年開始種植,種植面積為100畝。通過採取A型支架種植、夜間補光催花和酵素施肥種植模式,實現了火龍果的提質增收。
在沫陽鎮沫陽村,貴州羅甸兆豐山地生態循環農業示範基地1200多畝的大紅品種火龍果也迎來了豐收。該基地施用酵素、沼液等有機肥,實現了水肥一體化種植,火龍果品質上乘,成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供貨基地。
“目前基地已經銷售了20多萬斤火龍果,主要銷往北京、上海、浙江、廣東等地。”基地負責人李才華告訴記者,基地使用生態有機肥,火龍果的品質得到提升。
羅甸境內晝夜溫差較大,光照時間充足。得益於這一氣候優勢,羅甸火龍果風味獨特、香甜可口。2014年,羅甸火龍果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産品;2015年,羅甸榮獲“中國火龍果之鄉”稱號。
目前,全縣火龍果種植面積達3.54萬畝,挂果面積3萬畝。2024年,預計産量3.9萬噸、産值3.12億元。
今年,羅甸火龍果從6月底開始上市,羅甸縣農業農村局的技術人員也如約而至,忙着測産和測量糖分,並進行現場技術指導服務。
“目前,我們主要是指導農戶摘花、剪枝,並加強火龍果的肥水管理,確保火龍果品質達到最佳狀態。我們將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精神,加快農業新技術的推廣與應用,真正把理論知識與鄉村實踐緊密結合起來,以産業發展引領鄉村振興,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羅甸縣果業産業化發展中心副主任石景松説。(記者 王維維 通訊員 王孝文 梁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