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3日,貴陽市南明區大數據産訓基地三樓數字內容培訓教室內,一位頭戴耳機的女學生,正全神貫注地操作着設計軟體。電腦屏幕上,一個虛擬城市模型正逐步成型。她時而快速點擊鼠標調整布局,時而拿起繪圖筆在數位板上勾勒城市的天際線。
“南明大數據産訓基地是南明區為打造數字經濟集群建設的新基建項目,目前,項目主體功能區域已經全部建設完畢,正在逐步投入試運營。”南明智慧産業服務運營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謝玉春告訴記者,基地搭建的公共服務平台可為學員、企業提供就業指導、創業支持、項目對接等。
緊扣建設面向全國的算力保障基地、打造國家數據生産要素流通的核心樞紐“兩個定位”,貴州數字經濟發展創新區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數字經濟領域創業創新也在貴州蓬勃興起,市場新生力量逐漸成為大數據産業和數字經濟生態體系活力因子。
平台賦能 釋放創新創業活力
南明區大數據産訓基地建設集人、産、訓、評、就業融合的數字內容綜合體,吸引了達瓦影像科技、貴州數谷數字娛樂文化産業有限公司等數字內容生産企業入駐。
“基地配備先進的實訓設施,包括高性能計算機集群、虛擬現實實驗室、數字編輯工作室,以及最新的數字內容製作軟體和工具。”謝玉春告訴記者,設施和資源不僅為學員提供優越的學習和實踐條件,也為企業提供高效的生産和研發環境。
“我們今年5月入駐,基地産教融合模式,不僅降低了我們與學校的溝通成本,還能為企業輸送更多高質量的員工。”貴州數谷數字娛樂文化産業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説,基地還能為公司牽線賦能,加強與相關企業互動,實現相互賦能、合作共贏。
發揮基地集聚效應,促進行業上下游企業在深度交流中尋找發展機遇,為數字經濟産業發展提供支撐。
作為貴州省第二家獲得科技部火炬中心認定的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自成立以來,貴陽火炬軟體園累計孵化企業600余家,今年上半年在孵企業産值約4.03億元。
貴陽火炬軟體園以孵化器管理為主導,以全鏈條孵化服務為特色,形成覆蓋“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産業園區”的完整孵化鏈條,構建起適應科技型中小企業發展的完整生態系統。
“我們採取一企一策,配合貴陽高新區落實人才招引、銀行融資、校企聯合等措施,僅上年度,在孵企業就獲得銀行融資約4000萬元。”貴陽火炬軟體園在孵企業服務部部長鄭培廷説。
創新驅動 解鎖數字應用場景
不用刷卡,不用帶手機,就能通過“人臉識別”技術實現快速無感支付,有效縮短繳費等待時間,優化就醫購藥服務流程。數字時代,智能化就醫新場景已照進現實。
利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及移動互聯等技術,實現科技賦能民生,是貴州久遠銀海軟體有限公司在數字化轉型背景下打造的“民生新圖景”。
“我們聚焦醫療醫保、數字政務、智慧城市三大戰略方向,自進入貴州市場以來,一直致力於通過創新的軟體解決方案,推動民生領域數字化場景建設,企業專業技術人員佔比超80%。”貴州久遠銀海軟體有限公司總經理陳亮説,他們搭建的民生數字化信息平台已覆蓋貴州省9個市(州),為3萬家醫藥機構和3800萬群眾提供服務。
在企業開票場景,採用大模型關鍵信息智能提取能力,融合語音交互、圖文解析技術,通過文件拖拽、自然語言等簡單交互即可開票,這便是在財稅領域創新場景應用的“愛信諾·信諾GPT”財稅産業大模型。
“通過智能財稅MaaS平台大模型技術賦能財稅諮詢、智能客服、數字會計等N個數字財稅場景應用落地,積極引領傳統財稅産業變革,構建全智能、全場景、全領域、全數字化財稅産業新生態。”貴州愛信諾航天信息有限公司技術總監朱如海説。
作為扎根貴陽十六年的中央在黔企業——貴州愛信諾航天信息有限公司逐步從一個數據採集企業,成長為一家集大數據技術研發、應用解決方案提供等於一體化的高新技術企業。目前,企業業務規模覆蓋稅務、交通、金融等多個領域。
“公司更注重技術與實際業務場景的深度融合,以技術賦能行業轉型升級,在企業服務領域,我們研發的貴州航信企業服務平台,為全省數萬家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應用服務。”朱如海説。
數字化應用場景無處不在。貴陽貨車幫科技有限公司打造公路物流互聯網信息平台——貨車幫APP,可實現精準高效的車貨匹配服務。目前,該平台擁有誠信司機會員500多萬人,日貨源信息數百萬條。
新興技術的快速迭代,正加速賦能千行百業。數字場景的不斷涌現,不僅給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點,也創造了大量創業與就業機會,賦能市場繁榮與産業創新。
培育人才 凝聚創新創業動力
幾個學生圍坐在電腦前,屏幕上都是密密麻麻的數據表格和代碼,隨着鍵盤的敲擊聲此起彼伏,數據表格逐漸變得清晰有序。
眼下,2024年大數據産業人才第五期實訓正在貴州惠智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如火如荼開展。
人才是數字經濟時代最關鍵的生産要素和核心推動力,構建高質量數字經濟人才培養體系,能激發社會創業創新活力,更好支撐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自獲得“貴陽市大數據産業人才實訓基地”授牌以來,貴州惠智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先後完成了4期大數據産業人才實訓,參加實訓的學員就業率超過90%。目前第5期實訓正在有序進行中,涉及産品經理、開發工程師、數據分析師等崗位,計劃今年10月再舉辦第6期。
“實訓期間,我們創新落實現代師徒制,堅持精師精裝精訓原則,一名學生配一名導師,使其在真實場景中摔打、在項目建設中磨煉、在團隊融合中提升。未來,我們將在省、市大數據局和貴州省軟體行業協會的指導下,竭力培養更多大數據産業人才。”貴州惠智電子技術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劉純軍説。
通過聯合培養、産教融合、校企合作等方式,助力數字化人才培育,賦能産業發展。
“近期,南明大數據産訓基地已與貴陽信息科技學院達成合作,部分學生已經進入基地開展實習實訓。此外,湖北恩施學院、山西林業職業技術學院計劃在今年安排學員入駐基地,開展數字內容製作相關的實習實訓。”謝玉春説。(記者 朱登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