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河“蟲蟲特工”專治“幺蛾子”-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沿河“蟲蟲特工”專治“幺蛾子”

2024-07-28 09:52:52  來源:貴州日報

  三伏天,害蟲開始在田間地頭蠢蠢欲動。沿河自治縣來了一支“蟲蟲特工隊”,這些“特工”叫赤眼蜂,戰鬥力爆棚,能快、準、狠地把“幺蛾子”消滅在萌芽階段。

  這些“幺蛾子”包括稻縱卷葉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蟲。其中,稻縱卷葉螟,是我國水稻主産區的主要害蟲之一,破壞力極強,去年入選國家《一類農作物病蟲害名錄》。

  過去,沿河自治縣採取常規防治方法是農民噴灑化學農藥,耗時耗力,還存在藥量大、有殘留的問題,防治效果並不理想。

  今年,該縣通過生物防治,統防統治稻縱卷葉螟、水稻二化螟等害蟲。“採取不打農藥、放蟲入田的方法治蟲,蘊含豐富的科學原理。”貴州卓豪農業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梅建飛説,在保護生態的同時,保證農田增收,一舉多得。

  記者在現場看到,載滿赤眼蜂卡球的植保無人機轟鳴起飛,在稻田上空來回穿梭,一顆顆赤眼蜂卡球灑落田間。走在田埂上,綠油油一片,連巴掌大泛黃的區域都沒有。

  “蟲害控制得出奇地好。”指着身旁的稻田,井壩村種糧戶楊昌祥興奮地説。

  什麼是卡球?梅建飛解釋道:“近期所釋放的赤眼蜂是通過人工大量繁育以後,批量生産把它封裝到卡球裏面,每個小球有3000頭以上的赤眼蜂。釋放到田間以後,24小時以內就可以羽化。羽化後的赤眼蜂會在田間尋找寄生害蟲的卵塊。”

  赤眼蜂為什麼尋找寄生害蟲的卵塊?原來,赤眼蜂為卵寄生蜂,成蟲長不到1毫米,不要小看這1毫米的赤眼蜂,它能很快找到害蟲的卵,並在害蟲卵的表面爬行,不停地敲擊卵殼,然後在害蟲卵內産卵、繁殖。

  這個“鳩佔鵲巢”的過程,使得林業害蟲被消滅在萌芽階段。相對於噴灑農藥的化學防治方法,這種方法可以減少用藥次數和用藥強度,在保護害蟲天敵的同時,生産出無公害的綠色食品,也使生態恢復到自然平衡,更綠色、安全。

  “完成使命後的赤眼蜂,不會對植物産生什麼影響,一部分赤眼蜂會結束生命周期自然死去,一部分會遷移到其他作物上,繼續它以蟲治蟲的使命。”沿河自治縣農業技術推廣中心農藝師朱春艷説,利用赤眼蜂防治害蟲,每畝成本僅在15元左右,目前已在沙子、板場、官舟等23個鄉鎮(街道)的連片水稻種植區域推廣。

  此次沿河自治縣的放蜂區域主要為100畝以上水稻集中連片種植區域,計劃放蜂的總面積為1萬畝,將累計投放赤眼蜂1.8億頭以上,稻縱卷葉螟卵的平均寄生率可達90%,零星幼蟲對水稻造成稻葉刮白率不到10%。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省各地正在廣泛開展“以蟲治蟲”生物防控技術,已應用於茶葉、水稻、藍莓、辣椒、葡萄等20多種作物的害蟲防控。(記者 謝巍娥 張警 通訊員 張洪全)

[責任編輯:吳雨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