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省委、省政府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青島休假側記-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省委、省政府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青島休假側記

2024-07-26 09:28:06  來源:貴州日報

弘揚愛國奮鬥精神 建功立業新時代

——省委、省政府邀請優秀專家人才代表青島休假側記

  黃海之濱,膠州灣畔。盛夏青島,海風徐來。

  7月8日至14日,我省13位重點專家人才受省委、省政府邀請,來到青島參加休假療養活動。他們是我省科技創新領域的傑出人才代表,在“六大産業基地”、“富礦精開”、鄉村振興、教育醫療等領域作出突出貢獻,是我省科技前沿的開拓者、重大任務的擔綱者、青年人才成長的引領者。

  大海,廣袤無垠;風帆,高高揚起。一週時間,他們暫時放下繁忙的工作,和家人一起漫步沙灘、徜徉碧波,度過難得的休閒時光,為新的築夢航程積蓄能量。

  “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的關心無微不至,令人感動”

 潮起潮落,洪波涌起。雄渾連綿的海濤聲,傳遞着省委、省政府對人才的殷殷關愛。

  邀請專家休假療養,是認真落實黨委&&服務專家工作的一項重要制度性安排,體現了關心人才、愛護人才的真摯情懷。

  今年,我省以“優化提升人才工作水平,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提供人才支撐”為主題,精心組織專家人才休假療養,目的就是讓專家們從繁忙的科研工作中“走出來”,將肩上的擔子暫時“放一放”,給自己的身心好好“放個假”。

  這是一次精心的安排。省委書記徐麟、省長李炳軍研究審定休假療養方案和療養對象,省委常委、省委組織部部長時玉寶到機場為專家們送行。

  “從休假療養地的選擇,到細緻入微、周到貼心的活動安排,無不體現省委、省政府對人才的禮遇和對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視。”86歲高齡仍堅持為患者診療的國醫大師何成瑤動情地説。她認為,這些年,貴州以更有力的舉措、更貼心的服務,打造人才“強磁場”,對人才的吸引力越來越強。

  首屆“國家卓越工程師獎”獲得者、貴州省地礦局首席科學家周琦43年堅守初心,為祖國探尋錳礦。前不久,他榮獲2023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二等獎,在北京接受黨中央、國務院的表彰獎勵,現場聆聽了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

  休假的這些天,他常常與愛人在夕陽的余暉下漫步海灘,臉上時時笑意盎然,“省委、省政府對我們的關心無微不至,令人感動。能一起參加這樣的休假療養,得到組織的認可和關心,愛人對我的工作更支持了。”

  “從未想過自己能參加如此高規格的休假療養活動,唯有更加努力拼搏,報效國家。”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大國工匠姜濤告訴記者,貴州省將高技能人才納入“傑出人才獎”評選表彰範圍,在省委&&專家、發放人才卡等方面與科研人才一視同仁,充分體現了省委、省政府對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視關心。

  海風輕拂,激蕩着銳意創新、再攀高峰的雄心壯志。

  “我們不能辜負這個偉大的時代,不能辜負省委、省政府的重托,在科技創新領域一定要爭取再出好成果、大成果。”貴州大學貴州省森林資源與環境研究中心主任丁貴傑説。

  “讓人才成為延綿不絕的‘黔’進動力”

  海風習習,情意悠長。7月14日,青島工人溫泉療養院。

  受徐麟書記、李炳軍省長委託,時玉寶專程到青島看望慰問休假療養專家,並主持召開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希望廣大專家人才牢記習近平總書記殷切囑託,心懷“國之大者”“省之大計”,大力弘揚科學家精神,為奮力譜寫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貢獻力量。

  濃濃情意、殷殷關懷,讓專家們倍感溫暖和振奮。大家結合自身經歷,分享經驗,交流見解,一個個真知灼見奔涌而出。

  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礦床地球化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胡瑞忠提出:“建議探索建立博士海外訪學基金,幫助省內年輕博士到海外‘名師’門下研修訪學,提升研究能力、拓展國際視野。”

  中國航發貴陽所專職型號總師黃維娜認為,可以邀請省外頂尖人才、領軍人才參與省級科技獎項評審,提升我省科技獎項含金量和影響力。

  中航貴州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專家胡建興的建議是,希望省市布局建設低空經濟領域的科技創新平台,推動安順航天城自主創新能力和産業創新能力深度融合。

  “要言傳身教、提攜後學,為青年人才脫穎而出鋪路搭橋。”貴州大學副校長周少奇&&,應有針對性地去培養具有高潛力的複合型人才,依託科技創新平台做好團隊建設和“傳幫帶”工作。

  在銅仁職業技術學院食用菌工程中心主任顧昌華看來,鄉村産業振興離不開大量農技人員,要搭建橋梁,促進職業院校、科研機構和企業聯合培養高素質農技人員,幫助高職畢業生扎根農村、扎根基層,推動鄉村産業發展。

  座談會結束後,專家們仍在現場熱烈交談。大家紛紛&&,要將省委、省政府對人才的真切關懷傳遞給身邊的每個人,讓更多青年人才感受到省委、省政府對人才的尊重和期許,讓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盡展其才的氛圍更加濃厚,使人才成為延綿不絕的“黔”進動力。

  在抗倭英雄戚繼光故里,遠處水天一碧,海防城墻如游龍起伏。專家們三三兩兩,拾階而上,熱烈交談。挂在他們心頭的,是民族復興的使命召喚和獎掖後學、培養團隊的歷史擔當。

  不僅座談會上,休假期間大家也以科研為紐帶,在沙灘邊、林蔭下、溫泉中、餐桌旁,聚在一起探討交流科技創新的話題,了解彼此科研領域的前沿知識,相互學習、相互 啟發,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愛國奮鬥之情與貴州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在國家深海基地碼頭,專家們面對我國自主研製的“蛟龍”號載人潛水器仔細端詳,走進“向陽紅”海洋調查科考船,更切身感受到我國海洋高科技裝備實現從跟跑、並跑到部分領域領跑的重大跨越。

  身處大有可為的黃金時代,理當奮進新征程,建功新時代。專家們激情澎湃,對助力貴州高質量發展滿懷信心。

  “我將繼續把對‘星辰大海’的學術追求融入國家發展和貴州發展,創造出無愧時代、不負人民的新業績。”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副&長,貴州射電天文&執行&長、FAST總工程師姜鵬言辭懇切,目光堅定。

  業精於勤,勤則不匱。貴州省人大常委會社會建設委員會主任委員、貴州大學教授李建軍,38年前從雲南來到貴州,長期從事高等教育及學術研究,在社會學和貴州地方歷史文化研究領域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他鄉已是故鄉,新貴人已成老貴人。發掘和弘揚貴州深厚的歷史文化,是我的使命也是最大的榮幸。”

  幹細胞研究專家、何梁何利獎獲得者、貴州醫科大學何志旭教授認為,近年來貴州省人才“引育用留”政策愈加務實管用,極大地調動了廣大知識分子科技報國、幹事創業熱情。“我將繼續專注於幹細胞應用成果轉化,研發出更多可用於臨床治療的再生醫學技術産品,守護好人民生命健康。”

  貴州交通建設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韓洪舉給自己明確了下個十年的工作重點——不但要建設新的世界級大橋,更要架設一座人才的大橋,全力以赴幫助青年人才成長,將貴州交通精神傳承下去。

  海納百川、近悅遠來,貴州人才薈萃氣象萬千,匯聚“黔”進強動能。

  建設貴州、服務貴州、奉獻貴州。專家們的愛國奮鬥之情,始終與貴州新時代高質量發展同頻共振。

  滿載一船星輝,懷揣建功立業之志,我省廣大專家人才踔厲奮發、銳意進取,必將助力譜寫更輝煌的中國式現代化貴州篇章。(記者 陳詩宗 晏惠軒)

[責任編輯:鄧嫻 王雪松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