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安新區場邊村:盤活“撂荒地”實現增産增收-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安新區場邊村:盤活“撂荒地”實現增産增收

2024-07-24 08:52:28  來源:新華網

馬場鎮場邊村關口寨組整治後的耕地。新華網 周遠鋼 攝

  新華網貴陽7月24日電(周遠鋼)夏日時節,走進貴州省貴安新區馬場鎮場邊村關口寨組,昔日的撂荒耕地經過整治,已全部種上甘薯。連片的土地上,一壟壟薯苗長勢喜人。

  “畝産600斤包谷只有700多元收入。”場邊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張德榮説,場邊村群眾多選擇到周邊城鎮務工,該地塊離村子較遠,過去一直以單季種植玉米為主,土地利用率低,收成不好,加之水源缺乏、交通不便,村民種植意願不高,2022年後基本撂荒。“現在撂荒地得到整治,除了流轉費、管理費,村民還能在基地務工增加收入。”

馬場鎮場邊村關口寨組整治後的耕地。新華網 周遠鋼 攝

  2023年11月,場邊村村支兩委採取包戶方式,做通農戶思想工作,把土地的經營權拿出來,以低於市場土地流轉價流轉。2024年2月,場邊村引進湛江全源農業有限公司,採取訂單農業方式,因地制宜種植甘薯,公司負責産品銷售。雙方簽訂合同,約定耕地流轉面積280畝,其中撂荒地174.8畝,流轉時限5年。公司每年按每畝500元流轉費支付給村民,按每畝100元管理費支付給村集體。另外,村裏如介紹村民來務工,公司再按每人次10元支付給村集體。

  湛江全源農業有限公司貴州區域負責人許文雅介紹,公司2023年底進入貴州市場發展訂單農業,目前已在黔東南、銅仁等地種植甘薯3500多畝。5月底以來,場邊村地塊用工1000多人次,當地村民參與到甘薯種植的起壟、移栽等環節,目前已支付人工工資10萬元。

馬場鎮場邊村關口寨組整治後的耕地。新華網 周遠鋼 攝

  “引入經營主體對撂荒地復耕復種,大力推廣優質高收益農産品,保障了糧食安全;村集體參與土地的管理和經營,用工優先使用當地村民;村集體協調土地每年每畝有100元收益,組建農機合作社負責機耕、植保等服務,每年還可獲得5萬元左右收益。”貴安新區統籌城鄉發展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整治撂荒地過程中,場邊村增強了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提高了村級組織服務群眾的能力,增加了村集體經濟收入,拓寬了農戶增收渠道。

  據了解,近年來貴陽貴安持續推進耕地、林地、宅基地、集體建設用地“四塊地”改革,耕地綜合效益畝均提高1000元左右;通過制定《貴陽貴安防止耕地撂荒 保障糧食生産十條措施》,建立撂荒地舉報制度,有效防止了耕地“非農化”、農田“非糧化”。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