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西秀區各學校始終把食品安全與健康放在首位,強化監督與監管力度,確保師生吃得放心、吃得營養。
一大早,走進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的食堂大廳,一塊高清監控屏幕清晰地展示着後廚的每個角落,工作人員身穿着整潔的工作服,佩戴口罩,正專注地烹飪着午餐,每個步驟都井然有序,體現了他們對食品安全的重視。
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黨支部書記劉頂順:“我們學校的食品安全和衞生的把控主要有三個方面,一是每天由1名行政人員和2至3名值日教師,對食堂工作人員進行晨檢,檢查合格以後,食堂工作人員進入操作間。二是嚴把九個關,食材採購關、食材驗收關、食材出庫關、食材清洗關、食品加工關、食品留樣關、食品入口關、餐具清洗消毒關和潲水處理。三是落實好互聯網+明廚亮灶工程,我們每天通過手機和學校‘互聯網+ 明廚亮灶’的大屏,全程監控操作人員在食堂的所有工作環節,確保食品衞生安全。”
據了解,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每天共有335名學生在食堂就餐,為了確保校園食品衞生安全,學校除了嚴格按照“日管控周排查月調度”工作制度執行食堂管理,並堅持落實好“兩個責任”“五個監督”,每日還安排值日老師自費陪同學生就餐,若存在食品問題,反饋到食品安全管理員處及時進行糾正。
除了從源頭上把好食品安全關,如何讓學生吃得健康、吃得營養同樣至關重要。為提高學生身體素質,該學校堅持農村義務教育營養改善計劃,嚴格執行“5+X”公餐方案,每日精選食材不少於12種,每週食材種類更是多達25種,通過科學配比,為學生們精心打造出營養均衡的食譜。
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學生王文雲:“我在這裡已經讀了六年了,我還是覺得我們食堂蠻不錯的,食堂衞生也是可以的,菜品也是葷素搭配,我在這裡最喜歡吃的是燉排骨,而且有喜歡吃的也可以告訴她們食堂阿姨,她們也會給我們準備。”
同樣,在西秀區第三幼兒園,孩子們聚集在餐桌旁享受美食,肉末茄子、炒蔬菜、糖醋排骨……葷素搭配恰到好處。
據了解,西秀區第三幼兒園共有兩名專業的衞生保健教師,她們擔任着策劃孩子們菜譜的重要角色,每週根據小朋友們的營養需求,結合她們的體檢報告,定制出科學合理的帶量食譜,從而確保孩子們在學校吃得健康、吃得安心。
西秀區第三幼兒園衞生保健老師胡敏:“首先,我是通過外出培訓,去學習膳食搭配,同時我還參加了中國營養師的培訓,來更好地提升自己在膳食方面的搭配。在廚房這塊,我會組織廚房員工進行廚藝大賽,並邀請到我們家長代表,就膳食委員會的成員來進行評鑒,以此來提升我們廚房人員的廚藝水平,讓我們的孩子吃得更營養、更健康。”
西秀區第三幼兒園家長陳紅印:“孩子吃的食譜情況每個星期學校會發公眾號上面,我們都可以看到。孩子回家,我們平時也會問他,今天吃了什麼,吃飽沒有,孩子都會反映。營養方面學校搭配肯定是科學的,安全方面我們也來學校看過他們食堂裏面,各種衞生環境都是做得比較好的,都是比較到位的。”
不僅如此,在食堂安全衞生方面,該幼兒園的食堂也做到各功能區明確劃分,從烹飪區域到清潔區域,布局嚴謹、設置合理,無不顯現出幼兒園對食品安全衞生的嚴格管理。
西秀區第三幼兒園衞生保健老師胡敏:“我們幼兒園除了嚴守九個關口以外,我們還會進行一些培訓,比如食品安全的法律法規、應知應會、烹飪的技巧、切配的技巧,是為了更好地提升我們廚房人員對食品安全衞生的意識。”
西秀區寧谷鎮張家井小學和西秀區第三幼兒園是西秀區校園食堂衞生安全管理的一個縮影。近年來,西秀區各校將守護學生健康防線作為一項重要任務,大力推進校園食品安全管理,確保學生舌尖上的安全、食譜上的健康。同樣,區級各相關部門也如同精密的齒輪,協同運轉,通過一系列的有效舉措進一步提高校園食品安全水平,確保每一位學子在校園餐桌前享受到實惠與滿滿的幸福感。
西秀區教育局正科長級督學楊興華:“教育行政主管部門,主要是對校園食品安全方面履行監管職責,今年開學前我們聯合了區食安辦、區市場監管局、區衛健局和區公安分局對全區開餐學校進行了食品安全和飲水安全的培訓。同時今年以來,我們聯合區市場監管局、區衛健局、區公安分局先後開展了三次校園食品安全的專項督查。此外我們教育局會通過‘互聯網+明廚亮灶’的&&,每天選取兩到三所學校定期不定期,對他們在加工環節等方面進行線上巡查,發現問題當即打電話通知並下達整改通知書,督促學校進行整改。”(朱莉娜 陳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