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農民有更充分財産權益更多獲得感
——深化改革為我省鄉村全面振興蓄勢賦能
在湄潭縣桃花江畔,改革紅利持續釋放,農村閒置資産被盤活,民居變民宿風生水起,幾年迎來大變樣,2023年,全縣28個鄉村旅游點、300余家民宿實現營收近8000萬元;
在天柱縣茶海村,春採茶、夏收瓜,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讓土地煥發新生機,一茬接着一茬收,四季瓜果飄香,脫貧群眾的腰包鼓了,生活向前一大步,獲得感躍然臉上……
改革開放是決定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一招,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一招。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貴州省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強調要以處理好農民和土地關係為主線,落實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農業經營體制改革等要求,讓農民有更加充分的財産權益和更多獲得感,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加快建設“四在農家·和美鄉村”,更好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
勇攀高山再登峰。貴州奮楫向前、搶抓機遇,在難點上作突破、在重點上作成效、在試點上作拓展,深化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改革,全力推進中央和省委各項改革部署落地落實。
改革的春風,正穿越烏蒙、苗嶺吹進每一個山村,隨烏江、南北盤江貫通南北西東,激活鄉村內生發展動力,讓鄉村面貌發生新變化,讓鄉村文明煥發新氣象。
改革以人為本,讓幸福可感可及
在天柱縣高釀鎮邦寨村,駐村第一書記呂鵬輝有一本日記,上面密密麻麻地記錄着邦寨村各家各戶的“小事情”,從哪家的房子需要修繕,到哪家適合養牛,再到哪家孩子上學困難或老人就醫困難等,都一一記在這本日記上,一戶一策,找方法,幫解決。
“這兩年,呂支書帶領駐村工作隊,為村裏爭取了100多萬元資金,改善了村裏基礎設施,還幫助我們打造了農産品品牌,用‘包種代銷’的方式幫助銷售村裏的農産品。駐村隊伍的到來真真切切地給我們帶來了發展的動力。”邦寨村黨總支書記龍雲昶由衷地説。
群眾在哪,我們的隊伍就到哪。2023年以來,貴州堅持“五級書記”一起抓,黨政“一把手”負總責,選派9972支隊伍駐村,全省上下“一盤棋”推動落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相關改革,把政策推進農村,把幫扶送到家門口,讓鄉村振興惠及到人,想群眾所想,盼群眾所盼。
從一名學生、一粒藥、一間房到一碗水,“3+1”保障的不斷檔,見證着改革的初心和溫度。
2023年全省投入126.61億元學生資助資金,照亮困難學子求學路;持續實施大病專項救治,落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為群眾解決就醫難,71.6萬患有“四類慢病”的脫貧群眾、監測對象應簽盡簽;健全農村住房安全動態管理機制,讓群眾住上“安心房”;築牢飲水安全防線,讓群眾喝上“放心水”。將防止返貧的方案落實到每一個群眾關切的“民生小事”處,堅持鄉村振興為農民而興,鄉村建設為農村而建,推動大型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區融入新型城鎮化。
為了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意義;依靠人民而改革,改革才有動力。
當改革的紅利惠及到人,脫貧群眾的日子也更上了一層樓,2023年全省脫貧人口人均年純收入超過1.5萬元,提前完成人均年純收入1萬元以下低收入脫貧人口動態清零任務。
改革喚醒土地,讓産業迸發生機
4月的春茶採摘剛落幕,7月伊始,甕安縣嵐關鄉茶海村又迎來了豐收。眼下,正是黃瓜大量上市的季節,一排排白色的大棚內,一根根翠綠的黃瓜綴在藤蔓間,爭先恐後冒頭。
“今年是我們黃瓜基地第三年豐收,每畝的産量大概在1萬斤左右,每天都有五六十個工人進行採摘、分揀、裝筐,然後裝車發往香港、深圳、重慶、貴陽這些地方。”茶海村駐村第一書記陳勇介紹,離黃瓜基地不遠,茶海村的冬瓜基地,也在忙着打瓜尖、摘花苞,過陣子冬瓜也將成熟,四季瓜果飄香,豐收的喜悅一茬接着一茬。
茶海村的例子,並非個例。近年來,貴州堅持構建現代農業經營體系,聚焦解決“誰來種地”問題,以小農戶為基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為重點、社會化服務為支撐,加快打造適應現代農業發展的高素質生産經營隊伍,不僅給農民吃下了定心丸,也為全省各地發展特色産業增添了新活力。
改革是發展的動力,資源的聚集,人才的匯聚,讓農村土地煥發全新活力。縱觀全省各地,特色産業走出康莊大道的例子不勝枚舉,各地不斷挖掘自身優勢,在土特産上不斷做精做強,打造出一批批叫得響亮的品牌,農業産業“接二連三”。
堅持在改革中用“闖”的精神,貴州特色農産品闖出了一片新天地,截至2023年底,貴州已培育國家級茶葉龍頭企業12家、排全國第二位;過去五年,全省食用菌的相關企業增加兩倍,刺梨綜合産值年均增長超過30%,辣椒製品佔據國內近70%的市場份額。
山地特色農業的振興,激活沃野田疇風生水起,助農增收成效凸顯,2023年全省農業總産值、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分別增長4%和8.1%。
改革振興鄉村,激活發展內生動力
全面深化農村領域改革,是農業農村發展的根本動力。
2024年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積極穩妥推進農村改革,文件在對標中央一號文件基礎上,單列一個部分對深化農村改革作出具體安排。
6月28日,省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會議召開,審議通過了《貴州省深化農村改革實施方案》。面對新藍圖、新願景、新目標,我省不斷加強整體謀劃設計,有力有序推進改革,以前所未有的決心和力度開啟新征程。
一項項改革舉措,錨重點聚合力,推進貴州鄉村全面振興。
在湄潭縣魚泉街道,一棟名叫“戶曉”的民宿通過閒置資源盤活,成為游客“新寵”,在該民宿的帶動下,周邊迅速興起數十家民宿,鄉村旅游火熱十足;在金沙縣,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同樣讓“空土地”再次“活起來”,閒置的農村住宅“大變身”,以鄉村民宿、産業發展、復墾土地等形式展現在人們面前,成為農民增收的一大來源;在貴陽貴安,村集體經濟組織控股、村民入股合股經營的“1+1”發展方式,闖出了一條增收的新路子,不僅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還鼓起了村民的腰包……
看如今鄉村的變化,正是改革的力量,激發農村資源要素活力。全省用好改革關鍵一招,促進城鄉要素合理流動,激發農業農村發展內生動力。拓展農村集體産權制度改革,貴陽市、六盤水市、湄潭縣獲批全國農村産權流轉交易規範化建設試點。深化農村土地制度改革,開展解決承包地細碎化試點,加快農村閒置資産盤活利用,探索總結“六條路徑”。發展壯大新型經營主體,培育100家引領型龍頭企業和100家上規入統企業,新增認定一批示範合作社和示範家庭農場。推進財政金融支農創新,農業農村投入保障更加有力。
風勁潮涌,貴州的農村改革正在以“穩”中贏得主動,“進”中求得實效的方式,夯實“三農”持續向好的制度基礎,為鄉村全面振興蓄勢賦能。(記者 梁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