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鄉蝶變——“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助力&江鄉村振興-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苗鄉蝶變——“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助力&江鄉村振興

2024-07-04 09:23:40  來源:貴州日報

苗鄉蝶變

——“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助力&江鄉村振興

  去年的喜報雖已泛黃但還捨不得撕掉,今年的喜報即將抵達。每逢七月,&江民族中學老師們都會帶着喜報到各個村張貼,這已成為慣例。

  “&江縣&拱街道交片村青年李有才,取得高考691分的好成績!”這是這個位置偏遠的小山村近期最令人激動的消息,也是&江民族中學獲得的又一佳績。

  偏遠村寨頻頻飛出“金鳳凰”,背後是“組團式”教育幫扶帶來的強勁推力。

  2015年起,中央組織部定點幫扶&江縣,從東部幫扶城市協調幹部人才力量,對&江縣的學校、醫院進行“組團式”幫扶,多措並舉不斷滿足群眾上好學、看好病、能致富的期盼。

  幫扶力量:省外組團 省內組隊

  “兩天高考,陳校長都一一為我們擊掌送考。他在我們心中是像父親一樣的存在。”李有才回憶,高考期間,陳立群校長穿着紅色T恤衫,每天早早地站在操場上,和考生擊掌加油。

  在“組團式”教育幫扶背景下,這位婉拒民辦學校百萬年薪的浙江省杭州學軍中學原校長,2016年來到&江縣義務支教,他家訪的足跡遍佈&江縣所有鄉鎮的主要村寨,助力&江民族中學實現質的飛躍。當地感激他的辛勤付出,聘他為&江民中的終身名譽校長。

  &江民中是素有“天下苗族第一縣”之稱的&江縣裏唯一的高中。過去,由於教學質量不高,高考成績曾位列黔東南州各縣市末位。“組團式”幫扶以來,全縣高考普通本科上線率由2016年的22.85%上升到2024年的86.68%。今年該校高考再創佳績:上特控線超過400人,上本科線突破900人。短短數年間,&江民中完成了從“差校”到“名校”的蝶變。

  近年來,&江縣用好中央、省、州三級組織部門定點幫扶和東西部協作機遇,充分借助對口幫扶單位優勢,先後爭取省內外資源,採取“省外組團、省內組隊”方式,把幫扶資源向&江聚集,不斷強化幫扶力量。

  2016年以來,杭州市、貴陽市、凱里市、佛山市、余杭區、順德區等地91所學(院)校共386名教師、研究生“組團式”先後到&江縣民中、&江職校、&江一中、施洞中學等校支教。

  幫扶方式:全鏈條 全領域

  &江三中是一所寄宿制初級中學,學生都來自農村。很多學生家長長期外出務工,學生大部分時間都在學校度過,學校就是他們的家。

  &江三中黨總支書記黃鹹成,積極響應國家東西部協作號召,選擇投身到“組團式”教育幫扶隊伍中:“在我20多年的校長經歷當中,我一直堅守學校‘教師第一,學生至上’的教學理念。”

  學生們在這裡,找到了家的溫暖。九年級五班的學生楊麗告訴記者:“我們班有三位來自廣東佛山的支教老師,他們上課的內容很精彩,課堂上我們更投入,成績提高很明顯。”

  這是&江縣“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的又一次深化與創新。為擴點拓面強化幫扶實效,&江縣創新開展“全鏈條”教育幫扶,通過配置人才項目資源、精準結對等方式,由重點幫扶1所普通高中和1所職業中學拓展到幫扶縣內全學段,推動幫扶工作向義務教育階段延伸。

  同時,創新開展“全領域”醫療幫扶,協調浙大二院把&江縣醫院作為分院建設,爭取佛山市中醫院對口幫扶&江縣中醫院,採取專科聯盟、名醫帶教等方式深化縣域醫共體建設,推動“組團式”幫扶延伸至醫共體並不斷向鄉鎮衞生院輻射。

  此外,通過爭取中央、省預算資金和社會捐贈資金、對口幫扶資金和統籌本級財力等渠道,共計投入8.7億余元用於實施民中、職校、縣人民醫院、縣中醫院等建設項目,教育醫療系統資源配置不斷優化,為教育醫療水平全面提升提供了基礎保障。

  這帶來了脫胎換骨的變化:2023年全縣高考本科以上上線率為82.2%,其中一本上線率為30.07%,&江職中升學率和就業率有83.35%和98.94%。縣人民醫院業務量穩步增長,成功創建貴州省乃至西南地區縣域首家國家級創傷中心,順利通過二級甲等醫院複審;縣民族中醫院業務量高速增長,順利通過二級甲等中醫醫院評審。

  幫扶成效:帶得出 留得住

  “平時有沒有喝酒?”

  “很少了,聽您的話不敢多喝!”

  眼前正在為就診者問診把脈的,是從佛山到&江縣挂職的蔣開平。2021年8月,佛山市選派廣東省名中醫、佛山市中醫院副院長蔣開平擔任&江縣民族中醫院院長,當時已經50多歲的蔣開平毫不猶豫地接受了為期3年的醫療幫扶任務。

  醫院發展,人才先行。為提升&江縣民族中醫院的人才建設,以及解決醫院無學科發展帶頭人、無高職稱技術人才的發展困境,到任後,蔣開平牽頭創新開展“授業式、進駐式、住培式、激髮式、競聘式、助推式”的“六式”人才培養模式,為&江縣民族中醫院打造一支“帶不走的醫療團隊”。幾年來,通過開設蔣開平名醫工作室,他帶出了一批又一批優秀的本土醫療人才。

  為了打造一支“帶不走的人才隊伍”,&江縣&&《&江縣鞏固拓展“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成果培養“帶不走的人才隊伍”三年行動方案》,不斷完善加強人才引進、輪崗交流力度等9條本土人才培養的具體路徑措施。

  與此同時,&江縣還堅持“走出去”與“請進來”相結合的方式,通過專題培訓、遠程互動等大力實施教育“強師工程”、醫療人員能力提升計劃。建立3個省級人才基地、44個名人才“工作室”、農業專家工作站,借助平台全力支持幫扶專家開展“一對一”“一對多”幫帶。

  截至目前,通過“組團式”幫扶,共培養本地學科帶頭人、業務骨幹、農技人才等1100餘人,幫扶專家人才指導創建35個學科平台,幫助開展新技術新項目453項,填補多個領域技術上的空白。

  接下來,&江縣將繼續搶抓三級組織部門幫扶機遇,用足用好東西部協作資源,繼續探索實施東西部“組團式”教育醫療幫扶,打造“組團式”幫扶的&江新樣板。(記者 余光燕 楊曉波)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