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走進石阡縣河壩鎮,成片的木耳大棚在青山腳下星羅棋佈。棚內,木耳菌棒上長滿了黑木耳。村民忙着採摘、晾曬,一派繁忙景象。
“人工不夠,每天都要招人。”自從進入木耳採摘季以來,石阡遠鴻食用菌有限公司負責人賈振東就愁個不停,“今天基地裏有130多人,但還是不夠。”
47歲的賈振東是黑龍江人,18歲起就和木耳打起了交道。2022年,賈振東開始在石阡縣河壩鎮種植木耳,“河壩鎮,生態好,海拔低,光照足,水源好,晝夜溫差大,是種植木耳的好地方。”
兩年來,公司不斷進行技術改良,以土栽及吊栽的種植方式,使得黑木耳産量高,品質優,市場前景好。“産品主要是銷往雲南、廣西、廣東、陜西等地,還有來自韓國、馬來西亞等地的訂單。”賈振東説,今年,預計幹品收成約25萬斤。
目前,該公司的種植基地佔地面積140畝,種植大棚共103棟,每個大棚挂黑木耳19000棒,日均用工約180人,每季度支付工人工資約180萬元,有力帶動了當地群眾增收。
近年來,石阡縣把發展規模化食用菌産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助力鄉村振興的重要産業。目前,該縣種植有秀珍菇、平菇、羊肚菌、黑木耳等食用菌。去年,該縣食用菌種植7545萬棒,産量3.51萬噸,産值達3.5億元,帶動2860人就業。(記者 潘佳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