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有面最美背景墻-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我家有面最美背景墻

2024-06-02 10:16:18  來源:貴州日報

搬出大山享受到了優質教育,孩子們拿回一張張獎狀貼在墻上——

我家有面最美背景墻

  “從大山深處搬進縣城6年,讓我最自豪的是,家裏有面最美背景墻。”5月23日,走進赫章縣金銀山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66歲的余中友高興地告訴記者。

  跟隨老人的腳步,記者走進他位於金銀山街道銀山社區七棟一單元的家,客廳打掃得乾乾淨淨、家什收拾得整整齊齊。一抬眼,便望見背景墻上貼滿密密麻麻的獎狀、榮譽證書。

  湊近一看:數學競賽第一名、作文競賽第一名、“文明禮儀知識競賽”一等獎、繪畫競賽一等獎、“新時代好少年”稱號……足足有29張之多。

  “這就是我們家的最美背景墻。”余中友的臉上蕩漾着幸福的笑容,“是孫子孫女努力學習掙來的。”

  “多虧了黨的好政策,把我們從大山深處搬進縣城,讓孩子們接受到更好的教育。”余中友感激地説。

  搬遷之前,余中友一家居住在赫章縣媽姑鎮川硐村鍋圈岩組,那裏邊遠偏僻,交通不便。最讓人無奈的是上學遠,從家到學校要走一個多小時。

  “因為路遠,兒子受不了苦,經常走到半路就不去學校,導致成績不好,初中畢業就外出打工。”回憶過去,余中友不勝唏噓。

  2018年,得益於易地扶貧搬遷好政策,余中友一家有了從大山深處搬進縣城的機會。當鄉親們還在猶豫時,余中友斬釘截鐵地説:“搬!搬出去,孩子們才能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將來才有出息。”

  “搬到縣城後,我在家送孩子讀書,兒子和兒媳外出務工掙錢。”余中友説,孫子孫女都很爭氣,特別是在赫章六小上三年級的孫女陳佳英,語文、數學、書法、繪畫樣樣好,還是班長。

  中午,記者走進赫章縣第六小學,初夏明媚的陽光照耀着嶄新的教學樓,孩子們有的在籃球場上奔跑,有的在玩游戲…….

  陳佳英則坐在安安靜靜的圖書室裏,看自己喜歡的童話書。“每天吃了午餐後,我喜歡看會兒書,然後把老師佈置的作業做了。”她的時間安排得井井有條。

  “孩子很懂事,很聰明,也很努力。”班主任陳海燕説,老師安排的事情、佈置的作業,不用督促,她都完成得非常好。

  校長葉承松告訴記者,為了讓搬遷點的孩子享受到優質教育,政府投入2000多萬元,在原白果二小的基礎上,改擴建成現在的赫章六小。同時,在中央統戰部的幫助下,聯引社會力量為學校捐贈了近萬冊書籍,建成科創空間、“加油未來”閱讀空間等,不斷改善辦學條件。

  “全校2600多名學生,搬遷學生佔一半左右。”葉承松説,從大山深處搬出來的孩子們,一下子享受到這麼好的教育資源,學習都很努力。

  “讀書,是搬遷家庭孩子最好的出路,也是搬遷家庭最大的希望。”金銀山街道黨工委書記文兵説,為了讓孩子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資源,街道積極爭取各方支持,推動轄區內學校不斷改善軟硬體設施。

  同時,街道還探索推進“黨建+積分”管理模式,把孩子從學校拿回獎狀、孩子考上大學納入積分管理。每年秋季學期開學前,街道都會舉辦一次高考金榜題名的考生積分兌換活動。活動中,學生自主策劃、表演節目,考上大學的學生和家長戴着大紅花坐在前排,家長可以用積分兌換生活物資等。

  “不僅如此,街道每年還拿出資金,對考上大學的學生進行獎勵。2023年,街道共發出獎勵資金8萬餘元。”金銀山街道辦事處主任陳會琴説,我們多措並舉激勵孩子們勤奮學習,針對很多家長都外出務工的實際,充分利用街道少兒活動中心,組織志願者指導孩子們看書、做作業、搞活動,幫助家長們解決後顧之憂。

  如今在金銀山街道,搬遷點的家長們都非常重視教育,都以家裏擁有“最美背景墻”為榮。

  在銀山社區二棟一單元劉孝婷的家裏,正在客廳忙家務的劉孝婷一抬頭,便可以看到背景墻上密密麻麻的獎狀。

  “從偏遠的古達鄉中山村搬遷到縣城,孩子們讀書方便多了。3個孩子成績都不錯,上六年級的姐姐朱瑞成績最好。”劉孝婷自豪地説,上學期期末測試,朱瑞考了全年級第一。

  一張張獎狀貼滿背景墻,一個個孩子走進大學校園。數據顯示,2018年以來,金銀山街道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考上大學的學生585人,研究生36人,博士生1人。(記者 謝朝政 顧野靈 肖大熙 王星)

[責任編輯:鄧嫻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