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讓科技人才“放開手腳”創新-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讓科技人才“放開手腳”創新

2024-05-24 09:14:51  來源:貴州日報

  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深化“産學研用”協同聯動,落實人才引進保障政策——

讓科技人才“放開手腳”創新

  “實施技術入股,能激勵科技人員積極將技術進行産業化,根據企業需求做好技術研發和設計。”貴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李舟説。

  李舟團隊是通過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引進的首批“科技入黔”團隊之一,致力於碳捕集技術——通過研製的産品將煙氣排放的二氧化碳收集起來,進行資源化利用或地質埋存,實現工業領域的二氧化碳減排。

  團隊以南方科技大學先進碳捕集技術為內核,所研發的碳捕集材料性能和碳捕集工藝在捕集成本、捕集能耗、吸附容量和使用壽命等方面,均處於國際領先水平,能為傳統資源型企業提供負碳解決方案。

  “在科技成果産業化中,借助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這個&&,不僅能幫助我們與工業園區協同,了解企業技術需求,更能通過實驗場地進行中試,將技術進行一定規模的生産測試,用以驗證大規模生産的可行性,這是成果轉化最後、也是最重要的一步。”李舟説,這正是團隊與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這樣的新型研發機構合作的意義所在。

  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提供研發&&,南方科技大學團隊提供技術,融合社會資本,以項目孵化的方式,於2023年3月成立貴州深碳科技有限公司。目前,已建立10多人的運作團隊,研發人員比例超過50%,並引進專業的市場推廣人員,打通産學研用的整個環節,進行市場化運作。

  “貴州在碳中和方面提出了明確的實施路徑,我們非常看重貴州在碳捕集技術方面的市場需求,與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實現深度合作,把我們的技術在貴州落地推廣。”李舟説。

  “作為貴州科技體制改革領域的一項重大創新,研究院成立的目的,就是要用好政策,借助‘科技入黔’引入省外優秀技術團隊,打通技術創新到市場應用的‘最後一公里’,找尋最需要、最適合的科技成果在貴州‘落地生根’。”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副院長胡聖伊凡説。

  2022年8月25日,貴州省人民政府與南方科技大學簽署戰略合作協議暨共建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專項協議,通過共同建設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圍繞清潔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等綠色技術,建設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開展人才培養與學術交流。

  2022年12月30日,貴州首次與省外高校合作共建的無級別、無編制、自主運營、企業化管理的獨立法人事業單位——貴州綠色産業技術研究院掛牌運行。該研究院積極對接貴州省各類能源企業、新材料企業,為多家企業轉型升級出謀劃策,為高排放企業、先進裝備製造企業的發展提供新的經濟增長點和科技支撐。

  該研究院以市場需求作為技術引進的重要方向,進行項目團隊選擇。目前,研究院已完成辦公場地與實驗室場地建設任務,儲備項目62個,引進院士團隊3個,孵化科技型企業7家,涵蓋了新能源、新材料、碳治理、生態環保、高端裝備等諸多領域,已申請發明專利10余項,並成功搭建雙碳技術研發&&。

  “我們目前技術項目所涉及的領域,既是貴州生態發展、産業發展亟需解決的問題,同時也是世界級的難題,需要借助國內先進技術和人才共同攻克。”胡聖伊凡説,該研究院積極聚焦貴州省重點産業技術攻關,已獲得貴州省科技廳重大成果轉化項目2項、技術研發及服務創新能力建設項目1項。

  “科技成果轉化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科技成果從研發、測試、中試到量産,每個環節都需要研究和推廣費用。”胡聖伊凡&&,該研究院積極探索“政産學研金服用”的一站式項目引進模式,與省內多家投資機構達成合作意向,與其中部分機構進行小規模的內部項目路演,多個項目已經得到投資機構的認可。

  “有了科技金融的保駕護航,科技創新項目順利進入市場,真正做到增鏈、補鏈、強鏈,帶動發展。”胡聖伊凡説,研究院與地方政府一起落實人才引進保障政策,對於符合要求的人才及團隊給予支持,包括薪酬、住房、子女入學等一系列優惠政策,形成“府院協同”,以提升項目團隊的創新熱情,讓科技人才“放開手腳”搞創新。(記者 張凌)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