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業︱“瘦身魚”減肥換來好效益-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鄉村新業︱“瘦身魚”減肥換來好效益

2024-05-12 17:23:29  來源:新華網

  新華社貴陽5月12日電(記者向定傑)通常養魚是追求肥大,因為按斤論價,而隨着近年來人們對健康飲食的追求,經過“身材管理”的魚越苗條反而越貴,這是記者在貴州麻山腹地聽聞的有趣現象。

  來到羅甸縣茂井鎮高裏村高圩水庫,站在20條流水養殖槽邊,如果不仔細觀察,很難發現裏面其實養殖着大量鯉魚和草魚。

  貴州現代漁業集團有限公司是養殖基地的建設運營主體,項目負責人姚浪打趣地説:“我們很少投料,所以魚兒都在水下,你看我喂一點就出來了。”只見他端來一盆飼料,幾乎在拋撒落下的剎那,無數“饑腸轆轆”的魚頃刻翻出水面。

姚浪通過喂食引出水底的魚。新華社記者 向定傑 攝

  “就和人減肥是一樣的。”姚浪&&,這些魚平時會吃點水裏的微生物,在成長過程中就可以自然“瘦身”,消除多餘的脂肪和腥味,慢慢變得肉質緊實。

  他介紹,這11萬斤魚是從江蘇買來的,已經養了快半年。目前暫時不急着售賣,再過些時日,重量減至3到5斤左右的魚就可以上市了,這些生態魚的價格要比普通肥魚貴不少。

  記者看到,項目二期“零排放圈養桶”目前在施工安裝,數十位工人正在緊張作業。之所以把“魚兒的家”從池塘搬進“圈養桶”,是因為不僅年産魚量比傳統水面養殖高出數倍,還可實現養殖過程零排放,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環境保護的“雙贏”。

  姚浪説,整個基地十分重視生態環保,一期的工程化流水養殖槽主要是利用風機推動養殖槽內水體向尾端的污水收集池沉澱,再由集排污設備將其收集至岸邊的尾水凈化系統,通過沉澱池及生態池降解後排放回水庫,以此對養殖水體進行凈化。二期零排放圈養桶主要通過錐形的桶底部收集養殖尾水,再經由集中凈化、沉澱、降解後排放回水庫,以此保持養殖水體的質量。

  按規劃,這個水産養殖基地總投資1500萬元,通過高效的運營管理,今年要實現年産水産品290噸。同時,項目採取“公司+村集體+農戶”利益聯結機制,村集體和農戶以土地及水庫入股,每年固定分紅5.8萬元,建設階段可帶動村集體40餘人參與建設務工。待全部投産後,每年可帶動地方低收入人群參與生産務工800餘人次。

[責任編輯:王雪松 謝素香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