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技能人才 富民興業助發展-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培育技能人才 富民興業助發展

2024-05-10 17:31:18  來源:新華網

5月7日,王大海在工具室進行焊接前準備工作。新華網 黃勇 攝

  新華網貴陽5月10日電(黃勇)今年40歲的王大海可謂從業經歷“豐富”,他進過工廠、開過鏟車、當過貨車司機,開過修車鋪。“沒想到會幹焊接這行。”王大海説。2023年2月,王大海入職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甕安縣的貴州勝泓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當年在黔南州總工會、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舉辦的黔南州焊工技能選拔賽中獲得三等獎,這讓他“小有名氣”。

  王大海是貴州勝泓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動力設備部機修班的一名工人,主要職責是負責全公司設備檢修維護,這項工作須掌握鉗工、焊工、鉚工專業技術才能勝任。2008年開鏟車時,由於維修需要,王大海嘗試着自已焊接。2013年,王大海在廣西高速公路建設工地,項目方組織工人參加電焊工培訓考證,王大海取得焊工證,算是正式走上電焊工崗位。焊接澆築橋梁的鋼筋骨架,每個月焊接的鋼筋好幾百噸,一幹就是6年。

5月7日,王大海從工具室出發前去進行設備檢修。新華網 黃勇 攝

  貴州勝泓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綜合部經理朱江對王大海的評價是:“吃得苦耐得勞,臟活、累活都願意幹。”朱江説,原來公司設備不時會有些問題,影響生産運行及産能。王大海和機修班的同事一起,一台一台地檢測設備,仔細查看運行狀況。現在設備的運行率由原來的80%提升到99%以上,企業産能得到很大的提升。

  貴州勝泓威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機修班班長馮興橋説,當電焊工,辛苦,臟,累,又燙人,技藝的提高需要在長期工作實踐中積累經驗。現在機修班六名師傅中,都有上十年的工作經驗了。

5月7日,王大海進行焊接操作。新華網 黃勇 攝

  王大海説,當好焊接工不容易。一是得熟悉掌握被焊接材料的屬性特點,根據其特點選擇不同的焊條,這樣才能焊得牢焊得好。二是得掌握好焊接技巧,焊接溫度要多高,焊接時間要多長,需要在實踐中摸索掌握,好的焊接最基本的要求是不夾渣、不起孔、沒裂紋。三是焊接部位的不同,給焊接工作帶來不同的難度。一些可移動可拆卸的部件焊接時好辦一點,那些不可移動拆卸的就需要焊接工爬高就低去焊接,有些焊接部位甚至還看不到,只能憑感覺。

  技能人才是支撐中國製造、中國創造的重要力量。貴州泓勝威公司所在的甕安縣近年來圍繞發展新能源電池材料和磷化行業精細深加工及耦合共生兩條路徑打造産業集群,對技能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甕安縣針對這一需要,加大對電工、焊工、化工總控工等技能人才的培訓力度。王大海2023年曾參加過甕安縣人社部門組織的培訓。“不僅是免費,而且授課的老師水平很高,讓我收穫很大。”王大海説。

  2024年4月,甕安縣開設的化工總控工培訓班學員在上課。新華網發(陳紹凱 攝)

  加強技能人才隊伍建設是促進人力資源開發利用的重要途徑,也是解決就業結構性矛盾的關鍵舉措。職業技能培訓是全面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提高就業質量的根本途徑。政府主導實施的一批批技能培訓計劃和行動給廣大勞動者送去了技能,帶來了實惠。甕安縣人力資源與社會保障局就業促進科科長王開卷説,王大海當年參加的是甕安縣國家(免費)職業技能培訓,開設有家政服務、電工、養老護理、育嬰、中式烹飪等培訓內容。今年以來,甕安縣開設了輸轉用工賦能行動示範項目——起重裝卸機械操作工(叉車駕駛員)、焊工、電工培訓班,180人參加培訓;針對化工企業對技能人才的需求,舉辦了2024年首期化工人才技能、學歷提升培訓班,經培訓合格取得相應證書的學員將輸送到縣內及周邊磷化企業工作。除此之外,甕安縣人社部門針對城鄉勞動力就業需求,因地制宜、因人施教,不斷提升勞動力職業技能,通過企業“以工代訓”、企業“短平快”培訓班、企校“産學研”結合、“以賽(技能大賽)促訓、以賽提能”等方式,推進全縣技能人才培養培訓工作。2023年共對7230多人次進行技能培訓。目前甕安統計的全縣技能人才43600多人,在助力當地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重要作用。

  一技在身,能在家鄉的工廠上班,兼顧家庭和工作,王大海心裏覺得很踏實。“現在國家和社會對技能人才越來越重視,這給我們很大動力。我要做的就是,踏踏實實工作,不斷提升技能,發揮工匠精神,在平凡的工作崗位上幹出好的成績,為地方的經濟發展作出自己貢獻。”

  2023年,甕安縣開展“定向式”技能培訓,學員們在學習叉車操作技術。新華網發(石勇堅 攝)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