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數民族醫藥是中醫藥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國各族人民在幾千年生産生活實踐和與疾病進行鬥爭中逐步形成並不斷豐富發展的醫學科學。今天我們一起來聽聽苗醫傳承人周文新的故事。

周文新
走進貴州苗鄒堂發展有限公司,周文新正在給患者把脈問診,聽到患者反饋十多年的老病調養好了,周文新臉上露出了笑容。三十余載初心不改,他通過自己的努力,治愈患者無數。
“經過治療,我多年的老毛病全部都調理好了,現在身體非常健康,中醫醫術還是相當高明的。”患者鄒章榮高興地説。

周醫生接診
“治療一段時間後,我的腳和手基本都好了,可以幹農活了,我還是相信中醫,非常感謝周醫師。”患者張厚林激動地説。
採藥熬藥、為患者做理療、訪問患者等工作便是周文新的日常,有時為了尋求某一種藥材,他會跑遍關嶺的各大中藥材市場,或是跋山涉水,嘗遍百草,採藥尋方,以精誠制藥,以草本濟民。
“我們的藥材大多數都在關嶺藥材市場上購買,不同的藥我會親自嘗試效果。在市場上買不到的藥,就上山去採,保質保量,達到治療效果。 我從醫30多年了,一直想把我們關嶺的苗醫苗藥做好,平時也喜歡研究中醫文化,參加技能培訓後,拿到了培訓證書,可以更好的發揮我們‘土醫生’的專長,幫助更多的老百姓。”周文新説。

30多年來,周文新在深入學習苗醫苗藥的同時,與許多知名醫師探討中醫之道,弘揚中醫文化,傳承中醫知識,推動關嶺民族醫藥事業發展。
“接下來,我會更加深入研究苗醫苗藥,盡我所能充分發揮關嶺道地藥材的價值,把苗醫中醫文化傳承下去。”周文新説。(劉小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