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2000多個行政村配備“1+1”駐村規劃師-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2000多個行政村配備“1+1”駐村規劃師

2024-05-09 09:38:55  來源:貴州日報

全省2000多個行政村配備“1+1”駐村規劃師

規劃先行建設鄉村幸福家園

  ■ 核心閱讀

  全省駐村規劃師充分發揮“翻譯官”“協調員”和“監督員”作用,實施伴隨式村莊規劃服務,引導農民參與村莊規劃編制,健全村莊規劃編制和實施保障機制,全面助推在鄉村振興上開新局,成為繪就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新畫卷的有生力量。

  記者從省自然資源廳獲悉,截至目前,全省已有2000多個行政村配備了“1+1”駐村規劃師。據了解,2023年初,全省配備“1+1”駐村規劃師的行政村只有1638個,從數據上看,一年多來,全省鄉村規劃人才隊伍又得到進一步壯大。

  貴州喀斯特地形遍佈,是一個多民族共居省份,有3個民族自治州、11個民族自治縣、18個世居民族,村寨布局各具特色,建築風貌各式各樣,特殊的自然地理格局,使全省村莊呈現規模小、分佈散、設施差的特徵,加之本土規劃技術人員支撐不足,基層規劃管理人員極度匱乏等實際情況,進一步加大了村莊規劃工作的難度。

  所謂“1+1”駐村規劃師,包含兩種配置模式,一種模式是“1名駐村規劃師+1名縣級自然資源部門選派人員”;另一種模式是“1名駐村規劃師+1名村幹部或派駐鄉村的黨建指導員、農業指導員、産業指導員”。實行“1+1”模式,是為了化解自然資源部門管理人員不足的問題,駐村規劃師與基層工作人員緊密協作,共同規劃鄉村建設。

  為有效破解村莊發展面臨的難點和痛點,2021年,省自然資源廳印發《關於加快建立“1+1”駐村規劃師機制助力鄉村振興的通知》,在全省創新建立“1+1”駐村規劃師工作機制,以紅色美麗村莊、特色田園鄉村為試點,並逐步在全省範圍內推廣。

  為更好地做好橋梁紐帶,全省要求“1+1”駐村規劃師既要“駐”村,又要“住”村。一方面,“駐”下來,即要宣傳解讀“先規劃、後建設”的基本要求和村莊規劃的主要內容,讓村民聽得懂、好溝通,知道村莊規劃是什麼、要做什麼,村莊發展建什麼、在哪建、怎麼建。另一方面,“住”下來,即要深入田間地頭、融入生産生活,通過經常性入戶走訪,了解村民所思所想和急難愁盼,做好基礎情況和村民意願的收集,能更好地站在村民角度思考問題、謀劃發展,“沉下去”與村民建立信任關係。

  與此同時,在規劃草案階段召開村民代表大會,聽取村民意見,突出村民主體地位;規劃方案階段集思廣益、充分討論,吸納合理訴求,協調各方矛盾;規劃成果階段,做好公示公開,便於村民監督。通過駐村規劃師引導、村民全過程參與,讓村莊規劃從“要我做”轉變為“我要做”,促進規劃共編、共治、共管,在處理矛盾衝突時始終堅持公平公正公開,得到老百姓的一致認可。

  為切實推動村莊規劃落地落實,當前,貴州還探索將伴隨式服務貫穿規劃“紙上畫、墻上挂、地上建、雲上管”的全過程。

  對於有駐村規劃師配置的村莊,由駐村規劃師貫穿規劃服務全生命周期,讓具體項目在空間上落位、在土地上落實、在運營管理上落細。而對於沒有駐村規劃師,甚至沒有編制規劃的村莊,自主研發“貴州省村莊規劃便民服務系統——黔村規APP”,以公開版影像為底圖,標注標誌性建築或道路節點形成空間參照,疊加“三區三線”、水源保護區、村莊建設邊界和地質災害危險區等各類安全管控範圍,結合手機定位輔助項目選址和基層管理,讓村民“一聽就懂、一看就會”,實現“掌上操作、雲上管理”,以“數字伴隨”破解管理人員匱乏難題,讓伴隨式服務“觸手可及”。

  下一步,省自然資源廳將加快健全完善“1+1”駐村規劃師伴隨服務工作機制,按需指導各地有序選配“1+1”駐村規劃師,加強基層幹部業務能力水平培訓,打通規劃服務群眾的“最後一公里”,力爭在全省鄉村振興開新局、“和美鄉村”展新顏的新征程上,作出自然資源部門更大的貢獻。(記者 金秋時)

[責任編輯:劉昌餘 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