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生不息 遵義交出赤水河治理新答卷-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信息展播>>正文

生生不息 遵義交出赤水河治理新答卷

2024-05-07 10:20:16  來源:遵義市新聞傳媒中心

  “只要有人站在赤水河邊,儘管是千里之外,一舉一動都逃不過他的眼睛。”提及貴州遵義赤水市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人員黎良,當地村民都稱他為“千里眼”。

  今年46歲的黎良説,他能看千里,依靠的是智能AI視頻監控系統。該系統是赤水市智慧漁政&&之下的一個“智能技防”系統。去年4月,赤水市農業農村局與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對原有系統進行升級改造,新增104個夜視攝像頭、29個高位監控、5套雷達,將原有3—5米的桿塔升高至12米,每個點位增加3—5小時後備電源,實現赤水河赤水段73.9公里監測面全覆蓋。

  “智能AI視頻監控系統最大的亮點就是基於AI行為感知算法對人體行為進行感知,在解決‘你是誰’的同時,解決‘你在幹什麼’的問題。”中國鐵塔股份有限公司遵義市分公司項目負責人向鑫介紹説,AI算法通過對目標視頻進行處理,實現精準抓拍,智能分析可疑目標或行為。

  夜幕降臨,走進赤水市赤水河流域視頻監控指揮中心,一個巨型大屏集中“慧聚”了104座鐵塔上的夜視鏡頭信息。黎良坐在電腦前,輕點鼠標,畫面切換到2公里外的赤水市中街道船廠燈桿處,通過激光補光、AI行為感知,鏡頭迅速清楚呈現出一個非法多桿釣魚者。隨即,系統在大屏幕上顯示“釣魚”字樣和紅色釣魚圖標,並同步向赤水市農業農村局漁政執法人員手機端發出報警。接警人員接到報警後,立即趕赴現場執法。

  “實時監控、準確定位地點、存儲違法影像,有效提升漁政執法能力。”赤水市農業農村局副局長唐尚坤介紹説,“執法人員在指揮中心可以通過AI視頻巡查,快速發現垂釣者違法行為的同時,及時指揮我們基層的工作執法人員到現場進行處置,基本上實現了河裏無非法捕撈,岸上無違規漁貨”。

  赤水河,長江唯一保持原生態的一級支流,是長江上游的重要生態屏障。“十年禁漁”鐵令,現已經禁漁七年,“赤水河”恢復得怎樣?水清岸綠産業優美麗長江(遵義)經濟帶建設得如何?河裏的珍稀特有魚類給出了明確答案。

  眼下是赤水河裏的魚類繁殖産卵期,在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長江上游珍稀特有魚類保護及赤水河河流生態觀測試驗站內,科研人員們正在開展幼魚馴養、苗種培育和測定魚類游泳能力等多種技術研究。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科研助理吳志恒介紹:“我們監測到的魚類物種數量從2017年禁漁前的123種增加到2024年的131種,有8種曾經消失多年的魚類,現在又恢復起來了。”

  “每次看到魚兒在河裏活蹦亂跳,我們心中總有難以言説的感情。感覺小時候家鄉河的模樣又回來了。”村民張德琼説。昔日是打魚人的她,如今“上岸”成為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的一名工作人員,主要工作是開船、撒網,幫助科研人員開展魚類資源科研監測。她説:“我們每個月出去,搞監測都看得到青魚、胭脂魚這樣的國家保護魚類,在水裏到處在跳,乖得很。”

  禁漁七年的守護和修復正在發生着喜人變化。從傳統人工巡護到AI智能算法監控+人防相結合的巡護轉變,折射着貴州遵義多年來為保護長江上游重要的生態屏障的不懈努力。如今,在人工智能的賦能下,遵義堅定不移推進長江十年禁漁的步伐越發有力,也為更好恢復長江水生生物多樣性和母親河生機活力,為進一步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提供支撐。(金梟梟 陸邱珊 肖湉 胡珊)

[責任編輯:吳雨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