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貴州傑出人才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胡瑞忠:從蛛絲馬跡中找富礦-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第二屆“貴州傑出人才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胡瑞忠:從蛛絲馬跡中找富礦

2024-04-28 09:18:18  來源:貴州日報

第二屆“貴州傑出人才獎”獲得者、中國科學院院士胡瑞忠

從蛛絲馬跡中找富礦

  “貴州是礦産資源大省,‘富礦精開’是省委省政府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的重要舉措,也是把我省經濟做大做強做優的重要抓手,具有重要戰略意義。”近日,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球化學研究所研究員胡瑞忠接受採訪時&&。

  “我們將圍繞貴州戰略性礦産找礦突破這一重大任務,做好科技創新工作,助力貴州多找礦、找大礦、找好礦,為貴州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胡瑞忠説,要實現“富礦精開”目標,特別需要創新驅動,要做好有組織的科學研究,

  “地球礦産資源分佈極不均勻,找礦猶如‘大海撈針’,提高找礦效率,離不開科技創新的關鍵支撐作用。”胡瑞忠主要研究礦産資源如何形成、去哪尋找和怎樣尋找等問題,通過揭示成礦規律和成礦的關鍵控制因素,並通過地球物理、地球化學和遙感探測,明確“找礦標誌”——就像明確“指紋”特徵一樣,幫助人們從蛛絲馬跡中定位礦産的位置。

  歷經十多年的研究,胡瑞忠創造性地揭示了華南西部低溫金銻鉛鋅與東部高溫鎢錫多金屬成礦省的成礦時代一致並具有類似的地球化學指紋,證實兩個成礦省是具有密切成因&&的整體,確定成礦後華南自西向東剝蝕程度的增強決定了目前近地表礦西部低溫、東部高溫的空間分佈格局,顛覆了傳統認識,為找礦預測提供了嶄新方向。

  在此基礎上,胡瑞忠研究建立的以“多塊體作用驅動、陸殼供給礦源、高低溫礦並重、成礦面狀展布”為核心而明顯區別於板塊邊緣成礦機制的陸內成礦新理論,解決了大陸板塊內部成礦機制不清和成礦規律不明的全球性難題,得到國內外同行高度評價和廣泛引用。該理論的找礦應用成效顯著,提出的找礦靶區實現了重大找礦突破。胡瑞忠領銜的“華南陸塊中生代陸內成礦作用”研究成果獲得了2020年度國家自然科學獎二等獎。

  “青年人要勤業、敬業、精業,沒付出就沒收穫。科研人員一定要有獻身科學的崇高理想,嚴謹治學,為實現我國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作出貢獻。”胡瑞忠説,地化所非常重視科研人才的培養,並通過營造凝心聚力、公平公正、奮發向上的工作環境,促進人才成長。

  “貴州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視人才隊伍建設,制定實施了很好的人才政策體系,為培養貴州本地人才和引進急需人才發揮了重要作用。”胡瑞忠説,正因為如此,近年來貴州高層次人才的體量和質量都得到了很大提升,人才隊伍結構也得到了進一步優化。(記者 張凌)

[責任編輯:鄧嫻 劉昌餘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