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
強化科技創新助推“富礦精開”
日前,中國石化部署在道真自治縣的首個常壓頁巖氣試驗井組——真頁1井組3口頁巖氣井完成試氣,測試穩定日産氣7.5萬至13.0萬立方米,平均10.9萬立方米/天,這是中國石化在四川盆地外取得的常壓頁巖氣勘探新突破,為保障國家能源安全、優化能源結構提供有利目標區和戰略接替區。
貴州有49個礦種儲量位居全國前十,其中21個礦種位列全國前三。緊扣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要求,我省正強化企業科技創新能力,因地制宜推進資源産業精細化、傳統産業高端化、新興産業規模化發展,積極培育新質生産力助推“富礦精開”提質增效。
多方發力 保能源資源安全供給
位於六盤水市水城區的煤炭儲配中心項目,按照信息化、自動化、智能化煤炭儲配基地標準正在進行建設,該項目具有快裝快運的運輸優勢、快進快出的中轉優勢、快結快算的金融優勢等,可將北方的煤有效供給周邊電廠發電,本地優質焦炭銷往外地,有效調節煤炭供需區域不平衡、煤種結構不平衡、季節性不平衡等問題,提升區內煤炭産品的利用效率,提升本地能源安全保障能力,有效降低煤炭産品物流運輸成本,促進煤炭倉儲物流業發展。
做好“煤”文章,夯實能源保供壓艙石。我省煤炭儲量全國第五,煤炭保有資源量近800億噸。加快推進煤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項目化、清單化推進煤礦“六個一批”分類處置,加快露天煤礦等重點項目建設如火如荼。
優化“電”結構,增強電力保供多樣性。貴州“水火風光”資源俱全。圍繞構建新型電力系統,積極推進先進煤電機組建設,推動貴陽、黔南抽水蓄能項目開工建設,加強新能源項目統籌規劃管理。
補齊“氣”短板,提升油氣保供自給率。貴州原油資源非常匱乏,非常規天然氣資源豐富。我省圍繞“增儲上産”,加大頁巖氣煤層氣勘探開發力度,推進油氣基礎設施建設。預計今年非常規天然氣産量達到3億立方米、同比增長38%以上,不斷提升天然氣自給能力;年底累計形成儲氣能力1.49億立方米。
近年來,我省圍繞建設新型綜合能源基地和西南地區煤炭保供中心定位,堅持“富礦精開”,堅定把能源産業作為戰略性支柱産業來打造,多方發力保能源資源安全供給,加快把能源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優勢,更好服務和保障國家能源資源安全戰略落地落實。
鏈條延伸 打造礦産資源新業態
位於甕安經濟開發區精細化工園的貴州甕福—江山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目前正在抓緊建設。
該項目是貴州甕福集團與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打造的磷化工循環一體化産業鏈項目。也是貴州當前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落地單個體量最大項目。
據介紹,該項目在綠色清潔、安全環保、智能製造方面均按當前行業高標準建設。對貴州工業發展具有創造性意義。同時也是磷化工行業中少有的構建磷酸濕熱井舉、有機無機兼備、“三酸兩鹼”齊具的工業4.0智慧化工産業園。是一個從無機向有機突破發展的標誌性項目,也是貴州甕福集團實施自主培育打造“千億級”企業和牽引撬動聚集“千億級”産業的重要舉措。將助推磷化工産業集群式發展,進一步提升甕安産業園區發展能級,推動貴州磷化工産業提質升級。
結合資源稟賦、産業基礎和要素成本等優勢,我省着力構建“一核兩區”産業發展格局,即以貴陽貴安和“開陽—息烽”“甕安—福泉”兩大磷化工産業基地為核心,培育打造新能源電池及配套産業集群,培育壯大磷係、氟係電池材料産業帶;銅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聚集區和“黔西南—六盤水”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聚集區,推進全省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産業高質量發展。
當前,我省各地發揮礦産資源優勢,加快建設磷及磷化工、煤及煤電化、鋁及鋁加工、錳及錳加工、新能源電池及材料等現代産業體系,着力推動能源産業轉型升級,經濟生態社會等綜合效益逐漸凸顯,産業發展態勢持續向好。
科技開路 實現綠色可持續發展
通過煤礦智能化建設和數字化轉型升級,貴州煤炭企業生産效率不斷提升。不僅降低了生産運營中的風險與成本,還通過培育新質生産力增強産業競爭力。
“智能系統可以對工作面生産情況和工作面設備數據進行實時監控,還能對井下監控中心工作面設備的單機或集中操控,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十分突出。”貴州發耳煤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朱洪説,該公司從2018年起進行智能化轉型,讓傳統産業與人工智能、互聯網、大數據實現有機“嫁接”。
智能化綜採工作面實現集控中心遠程操控“一鍵啟停”;礦井通風機、壓風機、原煤運輸、變電所、排水泵房“五個子系統”實現無人值守;“5G網絡+巡檢機器人”替代人工完成多種巡檢、探測、監控、故障診斷與預警報警……
朱洪介紹,發耳煤業使用了智能設備後,兩個綜採工區和7個生産輔助子系統累計減少人員141人,每年節約人工成本1500余萬元;日採煤量從原來的日均1900噸提高到日均2930噸,效率提高了54%,累計安全高效回採煤炭273萬噸。2023年實現煤炭産量120萬噸,稅收1.5億元。
發耳煤業僅是六盤水煤礦企業智能化綠色化發展的一個縮影。六盤水集中力量開展科技創新推進礦産資源開發利用,完成煤礦“智能化”改造項目32個,智能化採煤工作面20個、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2個,在建智能化採煤工作面4個、在建智能化掘進工作面16個。2023年,六盤水原煤産量達7601.8萬噸,電煤供應達2950萬噸。(記者 張秀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