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實施鄉村全面振興,産業振興是根本。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把産業振興作為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貴黔山水,鐘靈毓秀,藏珍蘊奇。坡頭山嶺上,700多萬畝茶園正成為百姓的“綠色取款機”。茶,是東方的“古老神樹”,是貴州的“綠色寶貝”。“八山一水一分田”的貴州,具有發展茶産業的優良生態條件,是全國唯一一個高海拔、低緯度、多雲霧、無污染的全境高原茶區。
貴州種茶歷史悠久,經過多年不懈努力,已經成為全國産茶大省,同時優化營銷流通環境,努力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大文章,不斷收穫茶産業“接二連三”的可喜成果,産業興帶來了百姓富、生態美,實現了綠水青山和金山銀山共生共榮,有力地打牢鄉村全面振興的根基。
正值春風繡綠、春茶飄香時節,記者走進貴山“觀茶”,追尋興茶富民的産業經,分享茶葉全産業鏈上的歡笑聲。
3月底,普安縣茶産業傳出喜訊:截至3月25日,普安縣茶青下樹7602.82噸,産幹茶1689.52噸,綜合産值10.42億元。
這組數字背後,是普安縣充分用好“春來早”的氣候優勢,盯住茶葉這個“土特産”,上下聯動、內外合力,不斷滾大“茶産業雪球”,提早迎來春茶采收“開門紅”,實現鄉村産業振興的“普安紅”。
2023年,普安縣茶園面積達18.3萬畝,投産13.1萬畝,實現幹茶産量9500噸,幹茶産值12.95億元,綜合産值17.59億元,惠及帶動農戶1.8萬戶7萬餘人,戶均增收1.7萬餘元。
普安有點“奇”:每年元旦前後,其他地方數九寒天,這裡卻暖流涌動,無聲細雨和溫暖陽光催開了茶山上的“烏牛早”茶樹抽出新芽,引來眾多省外茶商前來“搶茶”。有茶農這樣感言:“早採是個寶,晚採是片草。春茶冒芽要及時採,等不得。”
圍繞春茶采收炒制,茶農、茶企、茶師、茶商從白天到晚上依次繁忙、周而復始,就連新春佳節也忙個不停。
是什麼力量打開普安縣的“財富之門”,讓茶農挑起致富“金扁擔”,“種”出全縣四分之一人口的“茶飯碗”?今年春天,記者兩赴“世界茶源地”普安探秘。
茶商“搶茶”吵醒春天
春風未至客先到。普安茶園春來早,是茶商“搶茶”吵醒了春天。
2月初,記者來到普安縣江西坡鎮和茶源街道,茶山上,“點綴”着婦女、老人和孩子採茶的忙碌身影;黃昏時分,一個個交通要道口車堵人擠,茶青交易火熱進行。記者一路留意,外省牌照車輛不少,收茶人摻雜方言的“普通話”讓人忍俊不禁。同行人員介紹,時下正是“搶茶”高峰期,普安縣活躍着來自浙江、江蘇、福建、山東、廣東、重慶等10多個省市的上千茶商。
“作為‘中國古茶樹之鄉’,普安茶園是全國為數不多的最早開采地,普安茶神谷是‘貴州綠茶第一採’永久首采地,這要歸功於天賦異稟。”普安縣委宣傳部副部長匡忠朝介紹,每年隆冬時節,來自西伯利亞的寒流和東南信風在普安相遇,形成時而細雨濛濛、時而艷陽高照的“雲貴準靜止鋒”,加上天生的地熱資源和引進優良的茶葉品種,造就了普安春茶早採的獨特優勢,每年12月下旬就開始陸續進入採摘期。
物以稀為貴,水暖鴨先知。普安早茶吸引外省茶商前來淘金,“搶茶”就成了常態。
在江西坡鎮政府會議室裏,記者採訪了扎根普安近30年的浙商黃金初。他告訴記者,1995年,他隨妻子來普安做服裝生意,發現普安茶葉質好價廉,是加工名優茶的上好原料,於是就做起茶生意。多年的打拼,他早已在江西坡鎮安居樂業,成了“有頭有臉”的“上門女婿”。如今,他在普安成立了茶葉專業合作社,建起了加工廠,發展茶葉種植200多畝,成為種茶、採茶、炒茶、賣茶樣樣都會的“全能人才”。去年,合作社加工銷售名優茶3萬斤,産值500余萬元。
花香自有蜂蝶繞。繼浙商進入普安縣之後,從福建、山東、江蘇、廣東等10多個省市也湧來了“搶茶大軍”,他們用普安茶作原料,按照各種名優茶的先進工藝加工品牌茶,改變了過去普安只能製造傳統手工紅茶的狀況,拉動普安茶青和幹茶價格一路飆升。
茶農興茶“採出”金山
依靠“市場牽手”和“政府推手”,普安縣唱響了茶葉“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交響曲。
早春二月的江西坡鎮茶山,薄霧挂山腰,茶樹吐新芽。每天晨曦之中,奔向茶山的小汽車、摩托車,喚醒了一個個小山村的清晨。茶園裏,採茶工穿梭茶壟間,一雙雙巧手上下翻飛,“摘嫩取鮮”,芽頭輕落指尖。
“昨天3個人一共採了4斤茶青,150元1斤,賣了600塊。”2月1日早上,在江西坡鎮高潮村的茶園裏,茶農龍啟嬌一家祖孫三代齊上陣,她們帶着飯菜和水瓶,中午不回家。
龍啟嬌一家有10余畝茶,其中4畝進入盛産期。為了實現早春茶及時採摘賣好價,她家進行了勞務分工,由開貨車的丈夫和剛剛參加工作的兒子、大女兒備年貨,自己和公婆、小女兒上山採茶。依靠種茶採茶帶來的穩定收入,這一家供出來3個大學生。
茶青採摘在白天,茶葉加工靠晚上。3月21日,記者再次來到普安縣,臨近傍晚,茶青交易已近尾聲,位於茶源街道細寨村的響貢茶葉加工園裏,8家小型加工廠燈火明亮。普安縣順江茶葉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陳順江告訴記者,農曆正月初三開始連夜加班制茶,1個多月了沒有睡過飽覺,他要連夜指揮炒茶師傅把當天收購的茶青炒好,次日早上由二女兒送到交易市場出售。“只要有茶不愁賣,各省上千茶商來普安搶茶,每天上市的幹茶供不應求。”
“綠色銀行”富茶農,茶農興茶逐浪高。普安縣種植的“烏牛早”、龍井43號等特早生品種僅春茶一季,畝産值在6000元以上,富民效應明顯。
高山雲霧出好茶,好茶鋪出富民路。浙江等省外茶商前來“搶茶”,不斷為普安縣培養了一批茶産業經紀人和採茶制茶技工,推動普安茶産業做大做強。目前,普安縣的“普安紅茶技工”勞務品牌旗下的90多支勞務隊,涉及採茶技工5萬多人。産業帶就業,這批採茶技工在家門口有活幹,“既掙票子、又管孩子”,促進了和美鄉村建設。
內外合力的共贏之路
這是貴茶出山的雙向奔赴,也是內外合力的共贏之路。
茶産業是普安縣舉全縣之力發展的支柱産業、首位産業,在鄉村全面振興、東西部協作等“春夜喜雨”的滋潤下,貴茶出山雙向奔赴之旅步履鏗鏘。客觀地講,普安縣茶産業目前還處於原料供應端,本土品牌茶葉銷售僅佔一成。但辯證地看,由於有了東部市場、技術、資金的助力,導引基地發展壯大,培養了更多的新型職業農民,帶動了農民就業增收,這無疑是積極的正向效應。
基於此,普安縣發揮“店小二”的服務精神,讓政府致力於當好茶農、茶企和茶商的“貼心保姆”,引來興茶人,培養新茶人,發展新質生産力,把茶産業做大做強。
“在普安,做茶生意基本不操心,服務很到位,我們這些企業有困難,茶源街道負責人隨叫隨到。”普福茶業發展有限公司技術總監何維灑對普安縣的“店小二”服務印象十分深刻。這位來自浙江的制茶大師坦言,普安茶葉的先天優勢吸引茶企,後天營商環境更能留住茶企。
這是外來茶企的心聲,政府服務企業不分內外。
“工廠趕在今年農曆正月初三前順利開工,要感謝我們街道的馮主任,他們大半夜帶着技術員上門幫我們修機器呢。”談及政府為企業服務,陳順江逢人便誇,“喊他們幫忙,馬上就到,想請他們吃個便飯,次次回絕。”
陳順江口中的馮主任,是茶源街道辦主任馮斌。這位皮膚黝黑的基層幹部為企業“排憂解難”的生動故事,是普安縣主動上門提供服務,助力茶産業高質量發展的縮影。
茶産業迎來闖進市場的關鍵一步,如何進一步做強做大,普安縣進一步借力東部茶企,優化營銷流通環境,統籌做好茶文化、茶産業、茶科技,強化品牌意識,借“他山之石攻己之玉”。
這些年,為了破解普安茶沒有自己“拳頭”品牌的短板,順應全省茶産業品牌化浪潮,在有關方面傾力支持下,普安縣重點打造“普安紅”區域公共品牌。
2016年,普安縣聯手國內紅茶標杆企業福建正山堂,成立貴州正山堂普安紅茶業有限責任公司,實現了普安優質茶資源與一流加工工藝聯姻;2018年,浙江省寧波市牽線搭橋,全球最大綠茶出口企業浙茶集團落戶普安;2023年,廣東省龍門縣協作助力,“太姥山·普安白茶”項目上馬生産;2023年,普安縣在縣內培育涉茶主體(合作社)208家,其中,國家級農業龍頭企業1家、全國500強專業合作示範社1家、省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州級農業龍頭企業16家。市場建設方面,“普安紅”專賣店或專櫃達343家(線下284家、線上59家),“普安紅”運營中心10個……昂起“普安紅”品牌龍頭,普安茶正在成為全省乃至全國茶界又一張閃光名片。
“東茶西進”,貴茶飄香。有了政府和企業的雙向奔赴,有了市場和基地的良性互動,有了茶企茶商茶農的攜手共贏,普安縣茶産業的春天更加生機勃發、化綠成金。(記者 劉瑩 陳俎宇 向淳 袁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