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而行 向“高”而攀
重點項目建設幹勁“滿格”
這是一個奮進的春天。
項目工地上塔吊搖臂來迴旋轉、企業生産線上機器轟鳴……三月,行走在黔貴大地,一幅幹勁“滿格”的生動圖景躍然眼前。
一季度是全年經濟的風向標,項目建設是穩投資、促發展的重要抓手。時下的貴州,一個個重點項目建設現場“熱氣騰騰”,處處涌動着百舸爭流的發展熱浪。
向“新”而行——
未來産業積蓄髮展新動能
近日,龍山工業園區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傳來好消息,“後廠”主算力基地完成基建改造和第一批56P人工智能智算平台、第二批50PB非結構化平台建設。
“後廠”是全國一體化算力網絡國家(貴州)主樞紐中心項目(以下簡稱“主樞紐中心”)的一部分。主樞紐中心採取“前店後廠”的方式,建設算力運營調度中心和主算力基地,規劃總投資10億元,旨在打造全國先進綠色算力樞紐樣板、國家“東數西算”工程的戰略支點。目前,主樞紐中心已與36家企業、高校簽署戰略合作協議,為粵港澳、長三角等多地提供算力保障。
建成智算芯片超過7.6萬張,成為全國國産化智算資源最多、能力最強的地區之一,開啟貴州“智算元年”並實現變革性增長,快速切換到了人工智能新賽道,數字經濟在轉型發展中實現持續增長,增速保持全國前列……一個個重大算力項目正為貴州帶來強勁發展動力。
在六枝特區貴州美錦“煤—焦—氫”綜合利用示範項目上,早晚兩班3000多名工人接續奮戰,建設正酣。“大部分設備已安裝完畢,正在進行單體調試,之後開展聯動調試,計劃4月初進行投料。”該項目副總指揮孫乾介紹,力爭下半年全面投産,預計可實現年産值200億元,帶動就業1500餘人。
今天的投資結構就是明天的産業結構。從無到有、從有到優,一批代表新質生産力的産業項目正高效推進,高質量發展新動能、新優勢正快速集聚、加速形成。
向“高”而攀——
先進製造邁向産業更高端
沒有什麼比塔吊林立更能傳遞發展的信心。
在貴州甕福—江山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建設現場就是這樣的景象。
該項目由貴州甕福集團與南通江山農藥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打造,總投資約220億元,是目前我省落地的新材料及電子化學品項目單個體量最大項目,全部建成達産後,預計年産值可達340億元以上,帶動3500餘人就業。
“項目建設如火如荼推進。”該項目工程部黃昌晏這樣形容。他介紹,項目於今年1月28日開工,目前現場施工設備約200套,做到了“工作面佈滿、設備&套佈滿、作業時間佈滿”,以全力確保4月15日交付主裝置的目標,預計到今年12月底實現黃磷裝置主廠房封頂。
新建項目“激情澎湃”,續建項目穩步推進。
目前,安順航空配套製造産業園一期項目已建成廠房10萬餘平方米,建設已經接近尾聲。同時,二期工程已經啟動,計劃今年年底建成16萬平米廠房並交付使用,2025年10月全部建成投用。
該産業園是貴州航空産業城“一核一帶、兩極多點”總體布局中重要的航空配套製造産業基地,是《貴州航空産業城總體發展規劃(2022—2023年)》明確的九個專業化産業園之一,總體規劃面積3300畝,廠房建設正根據企業需求定制化分期實施。
順勢而為、乘勢而上,貴州奮力攀登,向着高質量發展方向快速邁進。
向發展要“利”——
民生福祉持續提質增進
目前,貴陽軌道交通S1線皂角壩站主體結構已封頂,機電、強弱電系統正在進行設備安裝及線纜敷設。
S1線起於貴安新區皂角壩,經貴陽市花溪區、經開區,止於南明區望城坡站,全長30.32公里(其中地下線22.64公里,高架及地面線7.68公里),共設車站13座(其中地下站11座,高架站2座),設皂角壩車輛段和石板停車場。項目初始總投資168.97億元,建設期4年。
“我們正開展‘大幹100天’行動,時間從3月中上旬至6月中下旬。”中鐵建設集團有限公司貴陽市軌道交通S1線一期工程機電裝修01標項目經理部工程主任梁爍輝介紹,S1線預計將在年底與已建成的3號線、1號線聯通,成為貴陽貴安一體化發展的交通動脈。
民生福祉,牽涉方方面面,不僅要有便捷的交通,也需要現代化的居住環境。
“古城修起了停車場,特別方便。”貞豐縣一市民説。
與貞豐古城毗鄰的水井街片區城市更新項目總建築面積27.93萬平方米,建設內容包括住宅、商鋪、游客接待中心、幼兒園等,建成後,將進一步改善群眾居住環境,推動城市功能品質有效提升。
“目前主體工程已建設完成,正在進行外立面裝飾。”貞豐縣新型城鎮化水井街片區城市更新項目負責人左朗介紹,該項目以貞豐古城為依託,主體和外立面裝飾結合古城特色進行打造,並配套永豐廣場、住宅、商業街、農貿超市、幼教、養老等設施,將進一步完善城市功能配套,打造宜居、宜業、宜樂的新型城市單元。
政之興廢,在乎民心。重大“民生工程”牽涉群眾生活的方方面面,是接地氣、保民生、促發展的“民心工程”,當前的貴州正高標準、高質量推進各項“民生工程”相關工作。(記者 李蔓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