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各地組織黨員幹部進鄉村進企業進項目——
凝聚紅色動能助力衝刺“開門紅”
人勤春來早,奮鬥正當時。
開年以來,我省各地各部門堅持黨建引領,高位部署,以“起步即衝刺、開局即決戰”的拼搏勁頭,錨定高質量發展目標,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先鋒模範作用,全面助力復工復産,衝刺一季度“開門紅”。
進鄉村 不負農時不負春
近段時間,在余慶縣各辣椒育苗基地,處處可見農技人員田間指導,黨員幹部和群眾一起躬身勞作的景象。“辣椒種子要晾曬1至2天,曬後的種子要在高錳酸鉀300至400倍稀釋液中浸泡20至30分鐘……”余慶縣白泥鎮春景村辣椒育苗基地,黨員、高級農藝師石遠奎正在為當地群眾講解辣椒播種的技術要點。
為保障農業生産開好頭、起好步,余慶縣積極實行“群眾—黨員幹部—農技人才”雙向溝通機制,要求各地黨員幹部全面收集群眾在春耕備耕中遇到的困難問題,並&&農技人才通過線上指導、現場示範等方式為群眾解答難題。截至目前,該縣黨員幹部和農技人才累計到田間地頭服務300余次,提供線上問診諮詢40余次,幫助解決各類問題500余個,惠及群眾3000餘人。
甕安縣建立縣、鄉(鎮)、村(社區)三級聯動機制,全縣各級黨組織迅速行動,通過召開群眾會、上門服務、應急廣播、微信群等形式,向群眾廣泛宣傳糧食安全、扶持政策、技術知識等,全力幫助群眾解決春耕生産中的困難和問題,掀起春耕春種的新高潮。
安龍縣全面落實黨委、政府主要領導負責制,在全縣144個村(社區)構建以黨支部為核心的“駐村幹部+科技特派員+村‘兩委’幹部+村民組長”的村級春耕生産工作體系,以抓好春耕生産為契機穩定糧食生産、推動鄉村産業高質量發展。
進企業 暖心服務送上門
走進位於六盤水市水城經濟開發區五金返鄉創業園內的貴州鑫碩嘉瑞機械製造有限公司,工人們正在生産線上忙碌。
“春節假期後第一天上班,政府工作人員就來到企業,詢問我們的生産情況和需求。”公司董事長杜義彬介紹,公司項目今年能落地投産並實現良好開局,離不開當地政府高效服務,為企業協調解決了資金、土地、用工、用電等難題。
水城區工信局副局長呂勇介紹,為確保2024年一季度經濟社會發展實現“開門紅”,水城區要求行業主管部門黨員幹部主動上門服務,全力做好企業生産要素保障工作,嚴格落實“有求必應、無事不擾”的工作要求,切實提高服務企業的精準性和有效性。
為確保轄區內企業有序復工復産,我省各地基層黨組織和廣大黨員幹部主動靠前服務,精準對接企業需求,加大走訪力度,緊盯企業面臨的困難問題,拿出真招實招為企業紓困解難,助推企業復工復産按下“加速鍵”。
興仁經濟開發區建立黨員包保&&工作機制,圍繞企業復工情況、招工用工、安全檢查、政策宣傳、訴求收集、問題解決等七個方面制定走訪工作清單,通過定時、定責、定量的方式對轄區內的96家企業進行了全覆蓋走訪,切實把政策帶下去,把問題和需求帶上來,讓企業需求及時得到反饋和解決。
仁懷市鹽津街道積極引導黨員幹部加大服務保障力度,組建26個黨員服務先鋒組,動員70余名黨員幹部下沉企業,開展大走訪、安全生産檢查、安全隱患排查等服務工作,助力企業加快復工復産進度。截至目前,鹽津街道23家白酒企業已復工復産20家,為奮力實現一季度“開門紅”夯實基礎。
進項目 時不我待開新局
日前,黔南高新區項目服務部的黨員幹部來到位於福泉市牛場鎮雙龍工業園區的公共渣場項目建設現場,就項目建設涉及的徵地拆遷等事宜進行協調處理。
“今年以來,我們堅持‘項目為王,企業優先’的原則,積極協調自然資源、發改等部門,加快土地、能耗指標申報,高質量做好要素保障服務工作,確保園區項目建設快、投産達産快。”該項目服務部幹部鄧雪楓説。
項目建設是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的“生命線”“動力源”。以項目建設的“進”,支撐經濟發展的“穩”。我省各地牢固樹立大抓項目、抓大項目的鮮明導向,廣泛激勵動員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幹部投身項目建設工作中,持續掀起爭分奪秒推動項目快開工、快建設、快投産的熱潮。
堅持“支部建在項目上,黨建貼着項目走,服務圍繞項目做”,安順市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和黨員幹部的先鋒模範作用,先後推動建成投用全省首個最大容量的電化學儲能電站——中核紫雲儲能電站,建成南智雲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安順彩雲等綠色算力基礎設施並開始運營。
道真自治縣發改局堅持黨建引領,嚴格按照“一個項目、一名領導、一支機構、一套方案、一抓到底”的“五個一”機制協調解決資金、徵拆、用地、用工、用能保障等問題,建立項目投資計劃“專班專人專責專管”工作機制,做到事事有人跟,跟進有反饋,反饋有落實,落實有結果。(記者 安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