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州各地黨組織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貴州各地黨組織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2024-02-29 09:13:41  來源:貴州日報

全省各地黨組織帶動村集體經濟和村民“雙增收”

集體家底厚 群眾荷包鼓

  發展村集體經濟項目10余個,解決1000余名村民就近就業,村集體經營性資産達6600萬元,2023年村民每人平均純收入2.47萬元……翻開遵義市紅花崗區深溪鎮龍江村2023年的“成績單”,一個個鮮活的數據是該村黨委堅持黨建引領,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的最好注解。

  鄉村要振興,産業必振興。

  近年來,我省各地積極探索發展壯大農村新型集體經濟的有效措施,推行村黨組織領辦創辦合作社等做法,發揮好紅色美麗村莊的輻射帶動作用,因地制宜發展鄉村特色産業,助力廣大農村集體經濟強起來,讓群眾兜裏有錢、心頭有勁、眼裏有期待。

  黨建引領激活發展“新引擎”

  “我們村目前別墅式樣的三層小樓有200多棟,在本村實現就地就業和創業的村民已超100人。”説起村裏的發展,遵義市新蒲新區蝦子鎮三臺村黨總支書記何忠義難掩喜悅。

  三臺村能有今天的變化,離不開村黨總支的引領。

  在村黨總支的帶領下,三臺村成立蛋雞養殖專業合作社,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群眾+脫貧戶(農戶)”的方式,逐步走出了一條從零售到批發的發展路子。同時依托該村地勢平坦、距離市區和機場較近的區位優勢,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開設民宿和農家樂,目前民宿和農家樂的年收益已超過100萬元。

  2023年,三臺村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569萬元,全村村民獲得分紅49萬元。

  農村富不富,關鍵看支部。我省各地全面實施“黨建引領、産業富民”行動,總結推廣黨支部領辦合作社經驗做法,大力推行村黨組織領導下的集體經濟組織,推廣“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的方式,實現村集體經濟、群眾“雙增收”。

  2020年,受市場因素影響,投資人在赫章縣雙坪鄉河泉村建設的100多個香菇大棚閒置。為將資源盤活,助力群眾增收,河泉村黨支部探索“黨建引領、村社合一、四員一體、利益共用、風險共擔”的方式發展香菇産業,2023年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達183萬元。

  丹寨縣通過“黨支部+公司+合作社+農戶”方式,完善“訂單種植、保底價收購”保障機制,實現産業發展有資源、銷售有保障。2023年,全縣119個村(社區)集體經濟收入全部達到10萬元以上,實現20萬元以上的達50%以上,村集體經濟經營性收入50萬元以上的達11%以上。

  黨旗獵獵,號角催徵。一個個村黨組織領導下的合作社發展迅猛,全省各地村級集體經濟進一步發展壯大,有效激活發展“新引擎”。

  特色産業塑發展“新優勢”

  每人平均收入達到1.3萬元以上。這是兩年前石阡縣龍塘鎮困牛山村“兩委”班子向群眾的承諾。

  困牛山村地處武陵山山脈深處,脫貧出列後,村“兩委”班子以紅色美麗村莊試點建設為契機,致力打造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融合發展的紅色經濟。

  小村子搞旅遊,群眾疑慮不少。19名黨員幹部扛起責任,以實幹書寫鄉村振興答卷——率先帶頭搞産業,承諾“絕不讓群眾失望。”

  2022年以來,石阡縣龍塘鎮困牛山村集體經濟收益達100萬余元,群眾入股分紅35.29萬元,帶動全村213人就業,每人平均收入從9600元增加到1.35萬元。

  大力發展農業特色産業。我省各地突出地域特點,體現當地發展優勢,讓特色産業成為發展的“新優勢”。

  織金縣白泥鎮依托“白泥麵條”的品牌優勢,通過“聯合社+村合作社+農戶”模式,在全鎮15個村(社區)發展小麥種植7000畝,並投資300余萬元修建小麥加工廠,實現小麥種植、生産、銷售一體化發展,2024年預計産量可達420萬斤。

  匯川區板橋鎮柏楊村地處大婁山東部,得天獨厚的自然條件適宜種植天麻。村“兩委”通過多方論證,在2017年小規模試種天麻後,發現種出天麻的天麻素含量約為國家藥典標準的4倍,具有極高的藥用和商用價值。于是,該村的天麻種植面積從最初的不到1萬平方米,擴大到5萬平方米,直接帶動全村32戶村民參與種植,實現年産值500余萬元。

  以滿足市場需求為導向,我省各地因地制宜,充分發揮當地資源優勢,著力培育壯大特色産業,助力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

  多元發展走出增收“新路子”

  1月10日,一場氣氛熱烈的村民分紅大會在貴陽市花溪區孟關鄉五星村舉行,90多萬元現金整齊地碼放在桌子上,排隊、簽字、摁手印……拿上分紅,村民們笑瞇了眼。

  幾年前,五星村群眾還是以種植傳統農業為主,收入單一。隨著孟關汽貿城的落地,企業多了、人氣旺了。五星村黨總支搶抓發展機遇,蓋起6層樓高的“産業樓”,並將其租賃給公司發展産業,一年150萬元的租金成了五星村集體經濟的主要來源。

  “村裏還把村綜合樓對外出租,加上水廠、産業房等資源,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210萬元。”五星村黨總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陸迅掰著指頭算起了“收入賬”。

  發展新型農村集體經濟要創新方式方法,走一條行得通、走得遠、見長效的鄉村振興新路子。

  百裏杜鵑管理區普底鄉潁川村依托緊鄰普底景區的優勢,著力發展以“吃農家飯、住農家院、幹農家活、品農家樂”為主題的鄉村旅遊,通過組建“旅遊聯盟”,發展民宿、刺莓和旅遊商品門店等,推動村內38戶農家樂、民宿抱團發展。目前,該村旅遊從業人員1000余人,年接待遊客超10萬人次,旅遊年綜合收入200萬元以上。

  依托國家4A級旅遊景區、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等優勢,江口縣太平鎮雲舍村整合3畝閒置魚塘和10畝閒置土地分別出租給雲舍景區運營服務公司和星空民宿酒店公司,建設水上娛樂設施、發展特色民宿,實現村集體經濟年收益6萬元。

  活力奔涌,萬象更新。全省各地立足自身資源稟賦,以優化産業結構、延伸産業鏈,加快一二三産業融合,形成結構合理、效益良好的多元化産業體係,力促強村富民。(記者 馬紅梅)

[責任編輯:王雪松 鄧嫻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