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一種水果,振興一項産業,帶動一方發展。
堅持“花小莓”品牌化發展路徑,貴陽市花溪區深度挖掘草莓産業優勢,突破傳統種植單一的“一産”發展模式,“接二連三”加快融合,推動草莓從單一的農産品定位向旅游商品、零食消遣品轉變,以育苗、種植、銷售、深加工為一體的草莓全産業鏈發展體系加快形成。
抓培育抱團升級
4年前的冬天,還在工地四處奔波的徐正奎怎麼也想不到,有一天會擁有80畝草莓種植園,年銷售額超兩百萬元,成為當地有名的“草莓大王”。
徐正奎是花溪區青岩鎮大壩村人,開始接觸草莓種植時,周邊種植戶多來自浙江等地,“一位外地朋友願意主動教我技術,我想這樣總比在外奔波好。”
從零起步並不容易,一開始草莓園産出不理想,投資幾乎血本無歸。“進來了就沒有退路。”單打獨鬥的徐正奎,只得咬牙摸索前進。
“花溪雖有很長的草莓種植歷史,但主要以散戶為主,多處於‘小打小鬧’的零散狀態,不成規模沒有品牌,在市場上沒有競爭力。”花溪區農業農村局果樹站站長何娟介紹,2020年,“花小莓”在這樣的背景下應運而生。
作為全區首個農産品區域公用品牌,花溪制定了草莓産業提升計劃,通過擴大規模、統一品牌、統一包裝、統一銷售、統一質量、統一管理、統一形象,引領草莓産業發展。同時,建立“花小莓”質量安全追溯體系,實現産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可追溯。
這意味着,只有通過區級全檢、省級權威機構抽檢,農殘合格且達到“花小莓”標準的草莓,才能貼上這一標籤上市銷售。經嚴苛考核,徐正奎的草莓園也獲授權加入這一品牌,享受到系列資金及技術支持。
“現在提到‘花小莓’,那就是品質的保障,不愁銷路。”嘗到了種植甜頭的徐正奎,將草莓園從最初的5畝陸續擴大到80畝,並帶動周邊群眾參與種植、抱團發展。
在“花小莓”的品牌效應吸引下,越來越多的群眾參與到草莓種植産業。當前,花溪區5畝以上的草莓種植戶有200余戶,草莓種植規模達5000余畝,年産草莓約7000噸,為草莓産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促融合“接二連三”
入冬以來,到花溪近郊採摘新鮮草莓,成了貴陽市民假日出游的熱門選擇,以“空中草莓”為代表的石板鎮黔豐生態草莓農場迎來一波又一波游客。
“高架無土栽培草莓的優勢之一,就是採摘體驗非常好。”黔豐生態草莓農場負責人邱團説,農場共有20畝大棚實行無土、基質水肥一體化栽培模式,實行全流程的智能化、數據化種植管理,不僅採摘非常方便,且培育出來的草莓産量更高、品質更好。
農場內還有為親子家庭打造的游樂設施,入園即能享受吃好、逛好、玩好的採摘一條龍服務。憑藉緊靠公路的位置優勢,以及完善的配套服務,這裡很受游客歡迎,春節假期人氣尤其火熱。
“我們結合幾大草莓種植鄉鎮特色,打造了4條草莓觀光研學旅游線路。”何娟説,這幾條線路串聯起了全區農業農村特色亮點,希望能吸引更多游客來這裡深度探尋美麗鄉村、樂享“莓”好春光。
花溪區農業農村局副局長黎旋介紹,花溪區還會在每年舉辦草莓採摘季活動,採用“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推廣“花小莓”農旅融合採摘線路,銷售“花小莓”及花溪農特産品,讓游客不僅能摘草莓,還能吃草莓、“玩”草莓,體驗“花小莓”的多樣玩法。
從“一顆草莓”到連片莓園,從單一種植到農旅融合,花溪區抓住草莓産業優勢,推動賣草莓向賣風景賣體驗轉變,為“花小莓”找到了振興之“道”。
創品牌全“鏈”發展
中午12點,貴陽築南商貿有限公司的加工車間轉動不停,清洗、浸糖、攪拌……紅彤彤的草莓鮮果歷經多道製作工序,搖身一變成為多種零食産品。
距該公司幾公里外的草莓基地及大棚,工人忙着採摘打包,經過標準種植及嚴格檢測的現採鮮果,除了直供給合作商超及銷售商外,剩下的則源源不斷送進加工車間。
為尋求更廣闊的市場,擴大發展空間,築南商貿公司沒有局限在草莓鮮果上做文章,而是將眼光放在了草莓類零食品牌打造上,建起了約1000平方米的“花小莓”加工車間,研發推出“花小莓”雪花酥、“花小莓”紅茶等10余種零食産品。
近兩年,該企業持續與線下商超、自家烘焙門店擴大合作,還搭建了線上銷售渠道,不僅將草莓零食産品賣進了貴陽的商鋪、機場,還賣進了抖音的直播間。
從“田間”到“車間”,這一條拉長的草莓産業鏈條,折射出花溪在草莓産業發展上的關鍵一招——品牌化發展。
目前,花溪草莓産值達3.2億元,“花小莓”品牌價值達4.92億元,獲“2023年度受市場歡迎草莓區域公用品牌20強”,品牌輻射力大幅提升。(記者 李中迪 朱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