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後第一個工作日,家住貴陽市南明區美樹陽光小區的陳昂下班後第一時間就到菜鳥驛站取快遞。“過年期間‘快遞小哥’就打電話通知我了,今天我來把沒簽收的快遞全部取走。”陳昂説。
日前,記者從多家快遞公司網點和快遞代收點了解到,春節期間,由於市民返鄉過年或外出旅游等原因,快遞員送件常遇到無人簽收的情況,網點和快遞代收點快件有所積壓。隨着假期結束,各行業復工復産,快遞行業也迎來節後第一波收發件小高峰。
2月21日上午7時,一輛滿載快遞的廂式貨車準時到達貴州中通貴陽市沙衝路網點,快遞員熟練地分揀、裝車後,8時左右,一輛輛三輪車陸續離開網點開始派件。
“今天的處理量在8500件左右,較春節期間增長70%。”貴州中通貴陽市沙衝路網點負責人夏坤龍告訴記者。
為保障春節服務“不斷檔”,貴州中通貴陽市沙衝路網點假日期間也正常派送。大年初四之前,網點八成的工作人員在崗。大年初四以來,該網點17名工作人員全部在崗,全力保障轄區快遞投遞時效。
“自2月19日開始,節後的件量正逐步恢復到正常水平,這兩天增幅較大。”夏坤龍説。
快遞行業員工有序返崗,郵件攬投量逐漸上升。貴州中通各運營網點加強人員、物資儲備,統籌運力資源,陸續從“春節模式”恢復到“日常模式”。此外,春節後一直是用工需求旺季,受訂單需求旺盛等因素影響,為解決用工問題,多家快遞企業發布了招聘信息。
快遞行業投遞末端迎來收發小高峰,各快遞物流園也繁忙起來。
一個個包裹被送上輸送帶,經自動掃描機器快速識別後,紛紛落入註明有各處位置標識的入口,隨後再裝車、發走。日前,記者走進位於貴陽市雙龍經濟開發區的順豐豐泰産業園,來自全國各地的快遞在智能化設備的加持下精準高效地奔往目的地。
“2月18日後,中轉場處理量恢復到正常水平,目前每天處理量約為60萬件。”順豐豐泰産業園相關負責人説。
加量不減速,跑出開工加速度。作為貴州最大的快遞物流園區,記者從位於龍裏縣的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了解到,這裡日均快遞分撥量450萬票,佔全省分撥量的90%以上,日均進出各類物流車輛超過2000輛,帶動周邊1萬餘人就業。
2月26日,貴州快遞物流集聚區處理量已經恢復到日常狀態。當前,為應對節後物流高峰,我省快遞行業科學安排輪班值守,彈性調配補充運力,着力暢通寄遞渠道末端“微循環”。(記者 朱登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