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合力闖新路 “富礦精開”強優勢
——全省“富礦精開”推進大會引發熱烈反響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礦産資源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物質基礎,礦産資源勘查開發事關國計民生和國家安全。
2月19日,龍年春節後上班第二天,省委、省政府召開全省“富礦精開”推進大會。“富礦精開”,是我省發揮比較優勢做強産業的關鍵。推進大會的召開,凝聚全省上下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在新時代西部大開發上闖新路的強大合力,激勵廣大幹部群眾在做好“富礦精開”這篇大文章中精準發力。
“作為貴州礦産資源探、採、選、冶及精深加工的龍頭企業,集團成立至今,先後投入各類勘查資金30多億元用於開展找礦突破工作,在全省範圍內開展磷、鋁、錳、金、地熱、玉石、煤等優勢礦産資源勘查,取得積極成效。”西南能礦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趙震海&&,今後將持續深入推進礦産資源勘查和開發,加快建設“礦-化-能(材)”為一體的現代化産業體系,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發展競爭力。
省有色金屬和核工業地質局總工程師金中國&&,貴州錳礦主要分佈在銅仁和遵義,金礦主要分佈在黔西南州和黔東南州,這些都是貴州的優勢礦産。接下來,將加快中深度找礦工作,不斷深化成礦規律、地質過程、控礦因素等認識,為全省地質找礦勘查高質量發展貢獻更大力量。
“自然資源部門作為重要牽頭部門,在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等方面,我們將緊緊圍繞‘加快找、科學配、有序採、就地轉、聚合用、産業興’,充分發揮省屬地勘單位‘主力軍’作用,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加快形成突破。”省自然資源廳礦業權管理處負責人唐興文説。
怎麼讓開採出的“富礦”流向新的增長極?2023年,貴州以實踐作答,打造了“貴州省磷資源集中採購供給平台”(簡稱“貴磷集採”平台),平台以貴州磷化集團為承建單位,在精準配礦上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
全省“富礦精開”推進大會上,專設磷資源保供協議簽約環節,入駐“貴磷集採”平台的新能源企業現場與貴州磷化經貿供應鏈有限公司“牽手”,以礦産資源這一重要生産要素為紐帶,加快産業鏈上協同發展。
作為簽約的企業代表,貴州安達科技能源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劉建波&&,新的一年,公司與“貴磷集採”平台再合作,簽訂了全年凈化磷酸和工業一銨的採購保供協議,這將有效利用平台集採降本優勢,降低企業磷酸鐵和磷酸鐵鋰的製造成本,提升産業競爭力。
“‘富礦精開’為推進新型工業化拓展了戰略空間、增強了戰略支撐。”省工業和信息化廳黨組書記、廳長敖鴻&&,接下來,全省工業戰線將認真貫徹落實全省“富礦精開”推進大會精神,加強與省自然資源廳等部門的協同配合,針對我省資源精深加工産業規模總量較小、産業結構偏低等問題,在精確探礦上主動對接,在精準配礦上加強聯動,在精細開礦上強化協作,在精深用礦上全面發力,進一步加強資源精深加工強鏈補鏈能力建設,積極主動融入和服務國家戰略,高質量建設全國重要的資源精深加工基地,紮實推進國家戰略腹地建設。
煤炭資源豐富,保有資源儲量居全國第5位,近年來,我省煤炭産業同樣在向“精”推進。“下一步,我們將立足‘富礦’優勢,科學謀劃煤炭産業發展目標,到‘十四五’‘十五五’末,穩步提高煤炭産量産值,顯著優化産業結構,明顯提升智能化水平,讓安全形勢得到根本好轉。同時,堅持‘精開’戰略,全力推動煤炭産業結構戰略性調整,深化精確探礦,全面摸清資源家底;強化精準配礦,提高資源有效供給;推進精細開礦,提升産業發展水平;做強精深用礦,培育集聚高端産業。”省能源局黨組書記、局長陳華説。
我省磷礦保有資源儲量位列全國第3位,作為在全國具有重要影響力的磷化工企業,貴州磷化集團積極發揮龍頭引領作用,助推“富礦精開”從戰略引領變為現實圖景。
“此前,企業研製的凈化磷酸、無水氟化氫已成為兩個國家級製造業單項冠軍産品,提高中低品位磷礦及磷共伴生資源利用率、工業副産物價值化利用、共生耦合産業協同發展等方面也不斷取得新的重大突破。”貴州磷化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何光亮&&,未來,還將強化企業創新主體地位,為“富礦精開”提供“第一生産力”,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制機制,在“富礦精開”中體現資源消耗的效率,讓價值産生的邊際産量大於資源消耗的邊際增量。
位於資源“富集區”的市州,也紛紛結合當地比較優勢,拿出實招用好先天稟賦推進“富礦精開”,努力實現既為一域增光、又為全局添彩。
“我們將高質量落實‘461工程’,突出抓好煤及煤層氣頁巖氣、磷、鉛鋅等礦産開發利用,配合做好稀土找礦和應用研發,充分發揮磷煤化工一體化項目建設工作專班作用,強化統籌協調,舉全市之力,全力做好各類要素保障,加快推動項目落地建設。”畢節市委副書記、市長吳東來説。
黔南州委副書記、州長向承強&&,將立足磷、銻、鈣質岩類、羅甸玉等礦産資源稟賦,精細謀劃主導産業和首位産業,全力推動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特別是以産業發展所需為牽引,持續加強資源儲備保障和項目精準落地建設;以頭部企業集群發展為引領,深入實施“鏈主+鏈條”招商行動,持續延伸精深加工産業鏈條;圍繞礦産資源全元素高效利用,實施一批重大科技攻關項目,持續推動綠色低碳發展。(記者 管雲 金秋時 張秀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