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十三屆四次全會作出了機構改革的決策部署,為我們如何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指明了改革方向。水城區將始終秉承服務發展、服務戰略、服務民生的觀念,在不打折、不變形、不走樣落實好機構改革任務的同時,自覺對標省委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為奮力開創經濟興、百姓富、生態美的多彩貴州新未來作出新的水城貢獻。
堅持穩字當頭,抓好經濟工作。聚焦圍繞“四新”主攻“四化”主戰略,錨定“四區一高地”主定位,狠抓實體經濟發展,組織精幹力量、謀劃一批項目、制定推進計劃,在一季度搭好戲&、打開局面,為決勝年度經濟工作目標任務打好基礎;同時紮實抓好招商引資和營商環境工作,細心周到當好“保姆”,以一流的環境、一流的服務、一流的水平,切實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
發揮比較優勢,實現“富礦精開”。水城區將堅持先立後破,以“富礦精開”為關鍵抓手闖新路,把省委大抓工業、大興工業、大幹工業和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的戰略性工作要求,落實到産業布局上、規劃設計上、強鏈補鏈上,聚焦特色優勢資源精深加工首位産業,通過資源優勢轉化,實現一礦多用、礦企相聯、企企耦合,構築項目集中、企業集聚、産業集群發展格局。
聚焦提質增效,推進園區建設。全會強調要深化開發區管理制度改革。我們將緊盯水城經濟開發區這個推動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強化開發區的經濟功能和龍頭作用,堅持以“畝産論英雄”,主動向機制改革要管理效能、向招商引資要投資強度、向技術創新要節能降本,推動水城經濟開發區一年一個樣、三年大變樣,讓經濟體量、企業數量、人口總量、就業容量實現裂變式增長、引領性突破。
保持政治清醒,化解重大風險。我們將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認真研判把握安全工作的行業特徵、季節特徵、區域特徵,精準實施專業領導幹部的配備和培訓,堅定不移把“債務風險、地質災害、煤礦安全隱患、生態環境突發事件”這四隻“老虎”關進籠子,並系統管控好耕地保護、建築施工、群眾冬季取暖等風險,實現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安全良性互動。
補齊短板弱項,厚植民生福祉。全會強調,做好“三農”工作是加快貴州現代化建設的迫切需要。水城區將聚焦穩崗就業這個增收的關鍵,結合人口結構、素質層級、産業特徵、崗位標準,堅持以工業園區為平台、産能釋放為路徑、項目建設為抓手、就業培訓為重點,提高勞動力輸送的精準度和成功率;同時拿出一批優質資源資産,大力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通過特色産業發展,把剩餘勞動力吸附在當地就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