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採訪丨麻山女孩考進北大的背後-新華網
貴州頻道 返回首頁
>>正文

高質量發展蹲點調研採訪丨麻山女孩考進北大的背後

2023-11-26 08:59:08  來源:貴州日報

  今年的北京大學,第一次迎來了麻山女孩。

  曾幾何時,麻山苦甲天下,女童普遍失學。如今,麻山擺脫貧困,女生考上本科的數量持續超過男生,並且如願踏入中國最高學府。

  開學3個月來,北大政府管理學院2023級新生蘇紅陽逐漸地熟悉校園。在她的故鄉,距北大2300公里之遙的麻山,那場曾轟動全國的女童教育正邁入第三十個年頭。

  蘇紅陽出生在打易鎮納降村,這個小村位於黔西南州望謨縣和安順市紫雲自治縣交界的麻山腹地。納降村很偏僻,距鎮政府30多公里。

  麻山太窮,環境太惡劣。相比含着金湯匙出生的孩子,蘇紅陽拿了一張不太好的牌,但幸運地遇到一個重視教育也不歧視女孩的家庭。

  她的爸爸蘇仁光説,家裏人一定要有文化,才能不被別人欺負,女孩子也不例外。

  蘇紅陽從小跟着父母在貴陽打工地上學,六年級時因生態移民搬遷進城回到望謨縣。起初,蘇紅陽的學習處於中上游,不是很突出。她回到家鄉以後,一方面相比老家孩子來説考得更好,有了信心和學習熱情;另一方面,環境變了,沒有認識的人可以玩,專心學習。

  高中時,蘇紅陽考入黔西南名校興義八中就讀,成績又一次從不算拔尖到穩步提升。最終,她以674分的高考成績被北京大學錄取。

  蘇紅陽説,一方面,學習有滿足父母期待的因素,但家庭並沒施加什麼壓力;另一方面,內驅力是不想比別人差。“我知道讀書對自己的意義,也是為了自己的未來。我一直知道學習是自己的事,把學習看作是一件快樂的事。”

  納降村教育基礎並不好,50歲左右的村民,男的讀過書,女的很少讀過書。村民們&&,2006年國家實施免費義務教育後,大家開始重視教育。蘇家鄰居秦勝忠説,現在有一種新風氣,“攀比,比學習”。就在今年,該村還有個男孩高考660分,考上了一所985大學。

  麻山人的觀念之變,很大程度上緣於30年前轟轟烈烈的女童教育浪潮。

  1993年,一份《麻山在呼喚》的報告引起高度關注。調查發現,麻山片區農民人均純收入僅200元左右,不到全國平均水平的四分之一。和貧困如影隨形的是,文盲率太高,入學率太低,女童讀書太難!

  位於望謨縣的小麻山尤其困難,1993年全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74元,是全國平均水平的19%!1986年至1991年,麻山鎮錄取95名初中生,因經濟困難放棄入學的近半,輟學的又佔了大半,堅持到畢業的僅25人。尤其觸目驚心的是,1992年前該鎮入學女童僅13名。

  1994年,中國兒童少年基金會撥款資助麻山中心小學實施“春蕾計劃”,開辦女童班。全班40人,年齡最大的13歲,最小的9歲。

  女童班亟需女老師,剛師範畢業的何臣燕成了女童班班主任。何臣燕的印象中,住的是土房,很潮濕;缺水,拿着水壺上山找水,或向老鄉買用馬馱來的水。她苦笑着説:“經常喝雨水,黃的,還帶泡。我們還開玩笑,喝的是啤酒。”

  9月13日,在前鋒村芭因組小路邊,樹巔上挂着碧綠的佛手瓜。何臣燕的記憶被觸發,有佛手瓜的時候,“連續吃幾個星期,炒了煮,煮了炒”。

  離家遠的學生要走兩三個小時山路。為了方便孩子們早點回家,學校壓縮午休時間,下午三點就放學了。

  有些孩子選擇住校。宿舍裏面每人一個鍋,除了床,滿地都是鍋。每天放學後,孩子們就結伴去撿幹柴。在一段圍墻的墻根下,她們以石頭當灶露天煮飯,一旦下雨就沒辦法,只能等雨停了再説。

  通常情況下,她們把大米黃豆一起煮,連吃五天,沒肉沒蔬菜,周末回家才能換換口味。黃豆是粗糧?黃豆是菜?黃豆是零食?答案對她們來説都是一樣的。

  女童班的湯佳英有3個哥哥1個姐姐,父親務農為生,偶爾賣點自家養的豬和雞。“幸好辦了這個女童班,才有好多人讀。不辦,更多人輟學。”

  袁應現也是女童班學員之一,那時要早起割豬草,哥哥負責做飯,然後兄妹倆一起上學。“基本上跑步翻過幾座山,又跑步回家,根本沒有時間去思考其他的問題。”儘管如此,她也不覺得辛苦,“女童班的同學們沒有人抱怨,都覺得有書讀就是最幸福的。一年四季都吃黃豆,覺得好香。”

  久旱逢甘霖。命運給女童班開了一扇門,女童班有20多人升入初中,6人躋身高中並最終成為教師、醫生等。

  30年前,全縣女童入學率為四成多,而麻山片區只有兩成。至今,很多麻山中年男性戲稱讀的是“和尚班”。女童班六年級的班主任周毅説,現在麻山片區和南部鄉鎮教育觀念沒有什麼差距了。

  近些年來,和當年“和尚班”形成反差的是,女生佔了上風。望謨縣實驗高中校長羅珍琳説,在校生女生略高,全校3000多人中有1600多名女生,民族中學也是女多男少。

  記者了解到,桑郎鎮卡加村三分之二大學生是女生,有時同一年被錄取的都是女生,述裏村十多個大學生也是女生佔大半。

  近五年來,全縣被錄取的本科生中,男女生分別為2588人和3159人;平均下來,每年女生比男生多100多人;從總體比例來説,女生佔55%,比男生多10個百分點!

  這種變化,得益於全縣教育大翻身。全縣被錄取的本科生直線上升,2000年為零,2014年突破100人,2020年提升到1267人。過去,望謨縣高考一直在黔西南州倒數第一,如今已連續四年居全州第三。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麻山再沒有因貧困而失學垂淚的悲劇。僅2015年至2020年期間,望謨縣發放的教育資助高達14.29億元;受惠學生約18萬人次,其中來自建檔立卡貧困戶的學生12.38萬人次。

  蘇紅陽考進北大,為麻山女童教育刻下一個新的高度。這是一個人的勵志故事,更是麻山女童的勵志故事。儘管對麻山了解不多,但是,她對故鄉“由陌生到有親切感”,“越長大就越會發現那個地方就是自己家族的根吧”。

  30年了,麻山那焦灼的呼喚,仿佛還在耳畔。30年了,在歷經坎坷之後,在愛如潮水之後,在感恩奮進之後,麻山向全國人民交上一份答卷。

  撫今追昔,縣長賀孝斌感慨“麻山女娃成了寶”!(記者 肖郎平 唐波)

[責任編輯:劉昌餘 黃勇 ]

相關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