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貴陽11月6日電 廣州市和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協作,蹚出山海共富路。黔南州三都水族自治縣在中和鎮雪花湖社區依託水族特色“馬尾繡”打造馬尾繡小鎮,建成馬尾繡一條街,成立馬尾繡協會和公司,將社區婦女培養成“繡娘”,帶動社區和周邊1000餘人就業。

馬尾繡小鎮。新華網發(李儒鑫 攝)
雪花湖社區是三都縣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2018年6月建成投入使用,建築總面積16.3萬平方米,建成房屋148棟1330套,共搬遷1195戶5745人。馬尾繡非遺傳承人韋應麗為水族婦女進行馬尾繡技能培訓,讓許多水族婦女在馬尾繡中找到歸屬感。“我們的繡娘都是來自鎮上各個村寨,我們收到訂單後分派給各個繡娘,她們繡好後再交由我們統一包裝銷售。”韋應麗説,“繡娘們可實現在家門口創收,每個繡娘每個月大概能拿到3000元”。
水族馬尾繡是一門傳承上千年的技藝,工藝獨特,製作精美,是水族獨門手工刺繡絕活。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名錄。

馬尾繡成品展示。新華網發(李儒鑫 攝)
“取3-4根馬尾做芯纏繞於絲線內,將繡線盤繡於花紋輪廓上使之成為類似低音琴弦的預製繡花線,然後用這種白色預製繡線盤繞……最後裝飾金線和亮片。”韋應麗説,所有圖案都是自己設計的,用馬尾絲做原材料有兩大好處。一是馬尾質地較硬,繡成後的圖案不易變形。二是馬尾不易腐敗變質,經久耐用,又含有油脂成分,有利於保持光澤度。

韋應麗展示馬尾繡製作材料。新華網發(李儒鑫 攝)

馬尾繡成品展示。新華網發(李儒鑫 攝)
目前,馬尾繡逐步實現産業化、規模化、市場化,産品陸續走出國門。韋應麗説,2018年她帶上自己的作品應邀前往迪拜參加展覽,外國游客對馬尾繡獨特的製作、精湛的做工産生濃厚興趣。韋應麗透露,公司最近在配合廣州的文化創意公司開發馬尾繡手機殼産品,月需求約5000件刺繡片。公司與廣州、江蘇、北京等地都有合作,銷往廣東的産品年銷售額就達300多萬元。(李儒鑫)




